两名长年协助教会解决涉及性方面问题的基督徒心理学家,最近著书阐述基督徒染上网络性瘾的来龙去脉,指牧者亦属于高风险人物,警惕基督教群体共同对抗这个全球性的传染病。
心理学博士Robert. J. Baird和Ronald Vanderbeck向法庭、社会服务团体、教会和机构提供专业咨询,协助受性问题困扰的人士。他们合著这本名为"《闭门背后(Behind Closed Doors)》",道出如何引导一个人重新站起来,重建健康的基督徒性观念。书中每个章节都会以真实故事作为案例研究并进行分析,同时附上有鼓励性的参考经文。
"我们活在一个标榜色情的文化中,因此相信性能力是生活的基本需求",Vanderbeck说,"网络色情就像是毒品一样。这是一个诱人的过程,人们可以被它奴役。"
Baird博士在其博士论文中,发现超过35%的新教牧者承认曾经接触过网络上的色情内容,类似的调查也有同样的结论。2002年牧者网站(Pastors.com)的调查显示,54%的牧者承认在过去一年中曾经浏览过色情网站。此外,《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在2000年的调查发现,37%的牧者说,色情是他们目前的争战。
"他们(牧者)也不能幸免,而且特别危险,因为他们经常在电脑面前无限时的工作",Baird说道。"我们看它(网络性瘾)是个全球性传染病,是不容易消失的",Baird指出,"我们尝试凝集各宗派的群体,通过提供使用和真实的资讯,共同努力对抗这些黑暗面。"
约4、5年前,Baird和Vanderbeck就开始意识到,需要将网络性瘾的问题提出,让宗教群体有所警惕。"我们相信基督徒群体应该具备所有需要知道的资讯,以便做出反击,并学习如何以健康的方法谈论",Baird说道。
Vanderbeck指明,"基督徒家庭特别的脆弱,家长们常常由于强烈的羞毽P而不愿意或者没法公开的以正确的方法和孩子谈论这个问题。我们其中一个想做的,就是尝试在父母和孩子间打开对话"。
这本书提到的课题包括网络色情、如何面对性瘾以及从中悔改。这也涉及网络聊天室、性虐待的恶性循环以及如何保护孩童免于陷入网络性犯罪。
美国一家基督徒改革宗教会的出版社计划研发更多可以配合这本书使用的资料,如导读书及录影带等。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