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的來臨為人們帶來新盼望,但一項最新調查發現真正能夠下定決心為新年定下目標的人並不多,其中目標與信仰有關的更加是少之又少。
基督教調查機構巴納調查中心(Barna Group)於12月11至19日期間抽樣訪問了1,022位成年人,61%受訪者表示過去曾經有新年目標,可是隻有19%説今年必定會再定新目標。定下新目標的人當中,只有少數人有計劃督促自己完成這些承諾。
少於四分之一去年有新年目標的人認為「那些目標明顯地或長期性地改善了他們的行為和態度」,29%人説去年的目標稍微改變了他們,而接近半數人(49%)則直言自己沒有任何改變。
調查顯示,最普遍的新年目標都是以個人為中心的。近30%受訪者定下了減肥/體重之類的目標,15%受訪者的目標與金錢有關,另有13%希望自己能在某些方面有改善,12%立志要戒掉某些上癮的習慣。同時,只有5%受訪者定下與屬靈生命或教會生活有關的目標。
巴納調查中心評論指,結果顯示時下美國人大部分只顧自己,很少人關心別人或人際關係。調查報告形容,「完全沒有人提到做義工或者服務別人,講到有關婚姻或親子關係的也是寥寥可數,幾乎沒有人表示想做一個更好的朋友,只有少數人提到希望改善與神之間的關係。」
據悉,在1,022位受訪者中,只有9位列出與「更親近神」相關的新年目標;即便如此,大部分也是有關為神去做某些事情,而不是純粹追求個人更深地去經歷神。
巴納調查中心主席David Kinnaman指出,調查報告顯出人們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一味追求個人改變的同時,卻不明白一個人根本性的改變源自於服務他人及為他人犧牲。」
「教會和信仰團體現正面對著一個大好時機,他們要幫助人們明白如何能夠達到根本性的轉化,特別是超越個人主義的目標和範圍。」Kinnaman強調説。
-
歐凱莉(1933–2025):教我如何研讀聖經的姊妹
我很蒙福,從小每週都去教會。我幾乎不記得自己什麼時候開始知道挪亞、摩西、彼得、保羅這些名字的。聖經對我來説一直都不陌生。但如果你問我:「是誰教會你如何查考聖經的?」我毫不猶豫地會回答:歐凱莉(Kay Arthur)。
-
英國人權特使:基督教受迫害加劇部分國家瀕「滅絕」威脅
鑑於基督教在全球範圍內遭受的迫害越演越烈,英國近日鎖定了十個主要在亞洲的重點關注國家,並作出承諾透過積極外交捍衞宗教自由這一寶貴人權。
-
香港基督教團體聯署反對「同性伴侶關係登記」
香港《同性伴侶關係登記條例草案》7月23日於立法會委員會審議,遭多個政黨強烈反對。性文化學會、明光社等多個基督教團體亦透過不同渠道向當地政府發聲。
-
書展新書《我和我的孩子怎麼了》 青年主角現身分享網絡沉溺重生實錄
青少年網絡沉溺問題持續受到社會關注,香港基督教服務處7月17日在香港書展基督教坊「有Say廣場」舉辦分享會,邀請過來人現身説法,並請來精神科醫生分析青少年沉迷網絡的原因。
-
韓國最新民調: 8成受訪者不信「同性戀是天生的」
韓國研究機構「輿論」 新近完成一項性少數羣體認知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越來越多人認為同性戀取決於社會環境和個人選擇決定的,而非「生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