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福音普传会﹙华传﹚总主任林安国牧师在《华传路》第63期里以"1+1.5+2"为题撰文,指出华人教会有流失"第1.5代"及"第2代"的危机,并提出一些建议。他最后以一句反问总结:"华人教会若不能留住青年人,华人的差传事工怎能推动青年参与呢?"
文中这样解释"1"、"1.5"及"2"的指的是:
「『1』」 是指第一代,从华人地区迁移至异邦的华人,仍以中文及中华文化为主。」
"『1.5』是指随第一代到异邦的儿女,他们对中文及中国文化有基本认识(这要视乎他们迁移时的年纪及家人对中文教育是否看重),但也接受了当地的语文及文化。这1.5代可说是华人文化及当地文化的桥梁人物,但他们也被两种文化边缘化,在两代及两种文化中寻索自我的身份及定位。"
"『2』指第二代,他们的肤色虽然是黄色,但内心及思想却随了当地人的颜色,或白或黑。这些华裔虽然是华人,但已远离了中国语言及文化,与当地文化认同,或被同化,有些甚至不想称自己为华人。"
文中指出,华人教会在这环境下难免遇到一些困难。一些教会为保留优秀的中国文化,坚持以中文讲道,令青年人避之则吉;另一些教会以当地语言传译华语讲道,结果令聚会冗长,两面不讨好。更有一些父母以让孩子多学中文为目的,结果令孩子对福音失去兴趣等等。
林牧师说:「我们应在文化的保持与下一代的信仰及灵命两者中选择,要那一方面为优先!」他引述有「教会增长之父」之称的马诱慦满u增长理论」的一条:「凡人皆不想跨离自己的单元到别的单元中信主及参加教会。」他认为不以中文文化语言为基础的1.5代或第2代已算为「另一单元」,因此宜因应他们的需要订出不同形式的教会崇拜。
他对挽救第1.5代及第2代从教会流失提出了4个方法:一,教会应让第一代及第二代的信徒以自己语言作崇拜,避免翻译,二,利用时间及地方的运动,让第二代对教会有归属感及感到被看重。三,以第1.5代青年为牧者牧养第2代青少年,使他们充当桥梁的角色;四,塑造了一间使第2代有归属感的教会,让他们为所属教会摆上。
林安国牧师指出,教会要"青年化"及"动力化"才能推动青年人参与宣教。他最后以一句反问总结:"华人教会若不能留住青年人,华人的差传事工怎能推动青年参与呢?"
"华传"在1995年创立于美国旧金山,以"奔向骨肉之亲,走遍人居之地"为口号,通过开荒布道、推动差传、出版差传刊物等方式,将福音的种子带到亚洲、南美洲、东亚及中东各地。华传十分重视华裔的新一代,视之为向宣教地广传福音的"生力军"。
-
葛福临呼吁为洛杉矶大火灾后重建祷告,分享事工进展
近日,葛福临亲自到访了加利福尼亚州的伊顿(Eaton)和太平洋帕里塞德(Pacific Palisades)等受灾严重地区。在现场,他看到一座座房屋变为灰烬,只有零星的烟囱和烧焦的残骸立在废墟中。葛福临呼吁全球信徒为灾后重建以及受灾群众的心理和精神复原进行祷告,并分享了撒玛利亚救援会及葛培理快速反应团队(Billy Graham Rapid Response Team)的最新工作进展。
-
美国最高法院将审理首个宗教特许学校的合宪性案件
美国最高法院日前宣布,将审理一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件,涉及美国首个计划以宗教为核心的特许学校(charter school)是否有资格获得公共资金支持。这一案件来自俄克拉荷马州,其判决结果或将对宗教与国家分离原则以及全美教育政策产生深远影响。
-
全球基督徒迫害升级:最新报告揭示最危险国家
根据敞开的门(Open Doors)和全球基督徒救济组织(Global Christian Relief, GCR)联合发布的最新数据,基督徒在50个国家中遭受的迫害程度继续攀升,暴力事件和系统性压迫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显著问题。
-
既然"耶和华是我的牧者",为何我还需要牧师?
1–3、《马太福音》9
-
美信仰机构推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特别展览:电影《密室》50周年 致敬柯丽·特恩·鲍姆的信仰与见证
今天是国际大屠杀纪念日,全球各地以不同方式悼念在纳粹大屠杀中被迫害的六百万犹太人以及所有受害者。作为纪念活动的一部分,葛培理布道协会推出了一个特别展览,向公众呈现大屠杀幸存者与基督教信仰见证人柯丽·特恩·鲍姆(Corrie ten Boom)的感人故事。这次展览也标志著电影《密室》(The Hiding Place)上映50周年,为世界各地的人们提供了一个重温柯丽生命见证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