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纽华人教会在本地福音拓展方面,推动得如火如荼;反观海外宣教,则相对失色很多。感谢主,澳纽两地总有一些"有心人"在默默耕耘 ......
雪梨华人教会数目在90年代迅速增长,转眼已有80家。在墨尔本,经过10多年的发展,教会数目也达6、70家;奥克兰也超过50家。这种情况,在澳纽其他大城市,该不相伯仲。
澳纽华人教会在本地福音拓展方面,推动得如火如荼;反观海外宣教,则相对失色很多。以雪梨为例,有计划或稍有系统推动差传的华人教会,不会超过10家,而且都是规模较大的教会。华人教会差出去的宣教士,屈指可数;作为母会,支持自己教会弟兄姊妹作宣教士的,更少之又少,且大多数教会所支持的宣教士,很大程度上都是那几位。
感谢主,澳纽两地总有一些"有心人"在默默耕耘。由本年初开始,这些"有心人"再次尝试在雪梨结集众华人教会和差传机构的力量,在他们中间推动差传,实践主托付福音要传至万邦的"大使命"。
或许这些"有心人"所结集的还未算是甚么力量吧。一切仍在"脑力震荡"(Brainstorming)、蕴酿、策划、召集"同路人"和尝试推行阶段。他们成立了一个策划小组,名为Chinese Churches For Mission,还未有中文名称,大概是"华人教会,齐步差传"的意思。过去20年,雪梨华人教会亦有过两次类似尝试,盼望以提供资讯和培灵方式,传递差传异象,结果都因后继无人,而无疾而终。这一次,发起的是差传机构面的华人同工,包括海外基督使团、威克里夫圣经翻译会、华人福音普传会和澳洲中信等4间差会机构。经过半年时间,已陆续加入其他机构,例如远东福音广播公司、SIM (Serving In Mission) 和本地浸联会的宣教部等。目前的召集人为澳洲海外基督使团总监马锦铿牧师。
马牧师早年在墨尔本习医,献身事奉前曾在香港和墨尔本行医。维省圣经学院毕业后,在墨尔本牧会三年。本身是资深宣教士,在韩国宣教10年。太太是他的好拍挡,在使团负责长期宣教士的招募、关顾和辅导。身处海外华人教会多年,马牧师深知在华人教会推动差传绝非易事。结合众华人教会及差传机构,在此事上一起合作,更难上加难。
很多人都认为华人的民族性是"一盘散沙"。马牧师认为,我们需要改变这现象,在属灵上,不要受这种文化影响;华人教会需要在差传工作和推动上团结合作。
经过几次会议,小组终于确立了成立的方向、宗旨和目标,服侍范围集中在新南威尔斯省 (New South Wales)华人教会。在地域层次上,小组加入了新南威尔斯省跨差会联络组织Mission Interlink,以便加强对外联系和更有效运用资源。
最大的成果,莫过于得到雪梨华人基督教联会的认同,除了差派代表出席会议外,亦邀请马牧师出席联会的月会,分享小组成员的异象和工作计划。
雪梨华澳浸信会展信堂主任冯约瑟牧师以华联会副主席身份参加过小组会议。冯牧师其实也是推动华人宣教的「有心人」。1987及88年,雪梨华宣会连续两年举行过差传退修会,两次均有超过120人参加,主要为本地出生或成长的华裔年青人。两次退修会都由冯牧师当大会主席。1990年代初,华宣会又举行过一次整天的宣教研讨会。冯牧师说,由于没有人承接工作,自那时起雪梨便再没有众教会联合举办的差传聚会。「这一次是神奇妙的安排,大约5年或10年一次,一次又一次提醒我们要做宣教工作。
「能够一直坚持差传宣教工作,也是神的恩典。」这是冯牧师的感慨。「『差钱』很容易,真正关心宣教士和宣教工作很困难。
"差传教育是日积月累的工夫,很多华人教会对差传都不太认识,需要更多的激励。神很祝福华人教会,如果我们再不参与普世差传工作,就不太健康了。"冯牧师说。
马锦铿牧师指出,小组的目标可以用三个英文字母"I"为代表。第一个"I"是Inform,提供资讯;以差传教育入手,提供有关宣教或华人教会参与宣教所需的资料。第二个"I"是Inspire;激励华人教会做差传工作,以圣经有关宣教的教导作启发,向华人教会展示实际可参与差传的途径,并向他们介绍一些成弗郱|的例子。此外,目前的中国内地教会非常兴盛,信徒前仆后继到中国各地,甚至海外宣教;他们火热的心志,也能成为本地华人教会的激励。第三个"I"是Involve;为华人教会提供可参与宣教的机会,例如提供短期宣教体验,设立课程讲授差传,或教会如何成立差传部等,以及推行未得之民群体"认领"计划 (Adopt-a-people Scheme)。
为配合此三项目标,小组定下了5个可行的工作方案,包括:
- 资料提供:整理一份讲员名单及其联络方法。这些讲员均对差传或中国宣教有相当研究和心得,可作为教会聚会的合适讲员。此外,开始搜集及整理有关宣教差传的资料供教会采用。这两项工作均由参与小组的机构共同合作和分担。
- 进行雪梨华人教会推动宣教情况调查,问卷预计年底分发给80间华人教会,明年初进行分析研究。
- 探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期间,雪梨华人教会的福音机会。
- 准备群体"认领"计划的资料
- 构思于2006年底在雪梨举行一连几天的差传退修会
马牧师说,雪梨华人教会参与差传的调查会尽快进行及完成。此外,就是进行讲员名单的整理和资料搜集。其他工作则盼望未来逐步完成。
马牧师强调,这样的工作不是一个机构、一家教会或一个人,可以单独完成。需要群策群力,每人都付上一分力量。所谓"小小水滴积聚成大海",如果大家都积极工作便会有果效,神的祝福亦会彰显在华人教会的宣教工作上。
因 为 从 头 一 天 直 到 如 今,你 们 是 同 心 合 意 地 兴 旺 福 音。(腓 立 比 书 1:5)
-
皮尤研究:白人福音派仍是特朗普最坚定支持群体
皮尤研究周一(4月28日)发布的报告显示,72%的白人福音派肯定特朗普的执政表现。皮尤宗教与公共生活项目研究员奇普·罗托洛指出,"白人福音派在各项议题的支持率上显著突出,该群体绝大多数认可现政府的施政方向。"
-
"5.1全球工作信仰日"洛桑及福音派联盟联合推出众多华人机构响应
洛桑及WEA推出的"全球工作信仰日"(GDFW)将于明日五一劳动节首次启动,在全球50多个城市同时举行,以祈祷和庆祝活动在职场中点燃信仰。
-
台湾牧师吴惠兰呼吁全球宣教更多包容女性、青年领袖及华语教会群体
在近日于巴拿马举行的COALA3.0(非洲、拉丁美洲与亚洲基督领袖会议)上,来自台湾的吴惠兰牧师作为全球宣教领导层中的年轻声音,为大会带来崭新视角。她呼吁全球宣教运动的未来需要更多包容女性、年轻一代及华语教会群体。
-
85岁华人名牧唐崇荣下周赴俄罗斯巡回布道 深入中亚挑战福音硬土
著名华人布道家唐崇荣牧师将于下周开启俄罗斯巡回布道之旅,以85岁高龄奔赴四城十场聚会。十场聚会中七场以华语主讲,三场采用英语宣讲并同步翻译成俄语及乌兹别克语,旨在突破语言壁垒触及更广群体。
-
更多青少年意识到社交媒体弊端 却难言"戒断"
虽然当代青少年不再热衷成为网红,但TikTok和YouTube已成为他们观察世界的"数字窗口"。皮尤研究中心最新调查显示,越来越多青少年认识到社交媒体的负面影响,但距离大规模远离这些平台仍为时尚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