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詩歌著重廣東話正音?教會音樂重回文化色彩

香港聖樂促進會1月26日召開聖樂牧養座談會,潘凱玲傳道表示近年著重廣東話正音,聖詩頌唱相對減少,教會缺乏顏色感官;劉永生指出藝術美感被商業化,流行文化影響了教會音樂;蔡禮遜牧師提出,聖樂必須回歸基本,強調教會崇拜是聖樂的核心;譚靜芝博士強調基督教在聖樂方面需適切的教育。

興起本土創作詩歌 聖詩頌唱減少

對於聖樂發展的現況,建道神學院跨文化部兼任及儲備講師潘凱玲傳道表示,疫情之後教會詩歌的曲目大量收窄,重複唱幾首歌,近年著重廣東話正音興起本土創作的詩歌,聖詩頌唱相對減少帶來挑戰。

「我們還懂不懂欣賞不同文化、色彩的音樂?藝術豐富我們信仰的經歷面對不同的挑戰,得著盼望和鼓勵。」她指,整全福音提倡德、智、體、羣、美,教會缺乏顏色感官,唱詩是「我與神的敬拜」。

回歸美就是悔改歸主

信義宗神學院助理教授柏峻霄博士強調感觀之美的時代,教育家蔡元培曾經提過「以美育代宗教」,意思是説我們用美育來培養人的心底、身體,總的來説以美育代宗教,這個口號在中國的教育界是非常有名的。所以宗教會否被蔡元培所強調「美育代宗教」所取代?

「美到底是甚麼?美是一個感覺嗎?大家都説美是一種感覺,美是很主觀的。有沒有客觀的標準?美這個術語在基督教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為美就是上帝的名字,美就是上帝的榮耀。」柏峻霄續指,在基督教的最早期神學,以至在舊約中不斷的強調美,因為這個世界是上帝創造的。上帝説這個世界是好的,好的意思是美。上帝一定有美的觀念,才創造了這個美好的世界,所以在基督教裡,美的根源是上帝。

柏峻霄挑戰作為基督徒要思考怎樣回歸美,在基督教回歸美就是悔改歸主,美最根本就是要聖潔,人有罪怎能美?人失去了上帝所創造的形象,就是失去了上帝所創造的美,因為那形象就是榮美,可惜現代人以自己的主觀自我作為主體。

本土詩歌被流行文化牽著走

浸信會神學院基督教崇拜與藝術中心、退休講師劉永生認為藝術美感已被放棄,被流行文化牽著走化成商品,從現今教會音樂用的類別可見一斑。

他指出,從70年代開始,商業機構掌握音樂出版,將藝術文化美感視為商業產品,也成為權力掌握,無論政治、經濟、商業一早開始吸納文化人、藝術教育工作者成為權力者的「爪牙」,教會也不自覺被流行文化牽著走。

同時,他提出以音樂牧養羣體時,強調對終末神學的認識,以建立完整的世界觀,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和創造的本源。此外,藉著聖詩集帶領會眾認識教會歷史和信仰的重要,以及透過唱聖詩來學習神學和讀聖言。

聖樂牧養由下而上人性化

香港浸信教會蔡禮遜牧師則指,牧養需要同行者,作為牧養的人要知道最終要帶到事奉人員去到哪裡,體諒他們生活遇到的種種挑戰。至於如何加強崇拜藝術感官?浸信教會在大節期如將臨期,透過音樂、畫、插花、短片,向會眾講解節期的信息,作為切入點讓人懂得欣賞。

退休前曾任基督教文藝出版社音樂編輯的蔣慧民,認為由下而上比較人性化,他以英國詩人的《Bluebird》為例,説到藍鳥飛過湖泊看著倒影忽然靈光一閃,帶來生命的醒覺。作為《普天頌讚》(新修訂版)編輯,三年統計教會已用400多首,在教會一步一步訓練詩班員,從崇拜預習至選詩,並提醒自己認為好的牧養就是建立信徒。

聖樂牧者聖樂心 聖樂不是「我覺得」

對於聖樂牧養如何入手?蔡禮遜認為聖樂必須配合和回到牧養的基本,就是三一上帝救贖工作只能夠在神的話語找到,聖樂不是「我覺得」,崇拜是教會的核心,最多信徒參與,崇拜是聖樂的設入點。

談到聖樂牧者的呼召,金巴倫長老會長洲堂主任牧師何世傑指出:「牧者需要了解文化和教會的動態、具備音樂才能、瞭解神學與音樂的關係、策劃教會崇拜各種禮儀儀式如婚禮;還要與聖樂事奉領袖合作,確保教會和音樂事工整體使命與願景一致。」

聖樂牧者也是精神領袖,透過音樂促進會眾與上帝建立關係,幫助他們靈性成長,最重要是聖樂牧者要有聖樂心。

聖樂可用流行曲譜基督教歌詞?

旅加現代中國作曲家黃安倫透露原本對聖樂一無所知,透過教會的牧師和師母悉心教導,對著《普天頌讚》逐一向他解釋。教會需要慈愛的牧師帶領,如果靠教材,在國內怎能看到?聖樂發展靠牧師,他對於牧師對聖樂意義的教導感激不盡,一生一世不會忘記。

他提出甚麼是聖樂,並分享一次經歷,有教會用電影歌曲《仙樂飄飄處處聞》配上基督教歌詞,邀請他和太太作指揮和司琴遭他拒絕,藉此讓大家思考何謂聖樂。

香港聖樂促進會會長譚靜芝博士指出流行曲與聖樂的危險交集,教會需自行創作。她認為世俗文化不等於聖樂文化,要是流行曲作為橋樑視乎對象而論,例如粵曲,長者耳熟能詳適宜用於教會外,因此視乎這首歌的價值,如果搬到去非洲對當地人是全新的就沒令人有任何聯想。

她稱:「對教會來説,為何不自行創作呢? 取材流行曲調單純好聽理由不強。兩用是很危險的,正如聖所的香上帝説獨一用於祂。」教會放棄了教育和使命,縱使上下兩代的價值觀有張力,教會需要教育下一代。

譚靜芝認為,基督教缺乏「家教」尤其是在聖樂,不知道應該唱甚麼,內容與音樂相配就能夠提升人進入神學想像空間。

國際知名中國作曲家黃安倫1月親臨香港,為廣東話聖樂合唱《約瑟的啟示》擔任指揮,香港聖樂促進會舉行一系列聚會,是次內容來自1月26日的聖樂牧養座談會,探討聖樂發展的現況、聖樂牧養的切入點、聖樂牧養的資源、聖樂牧者的具備條件等。

  •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銘(Jimmy Pak)2000年設立一家IT和商業顧問公司,5年前與職場學院(IMT)的創辦人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職場轉化學院。他在會上說,基督教信仰的企業家和社會業界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廢除奴隸及讓小兒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發揮影響力時能解決社會一些深層的問題。

  • 好萊塢明星分享洛杉磯大火動態 表示「我們信靠上帝」

    好萊塢明星克裡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磯附近的野火發生後首次回到家中,並於1月22日更新了災後動態。這位直言不諱的基督徒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感謝大家的禱告和支持。他表示,盡管損失慘重,但「我們堅韌,並且信靠上帝,把這一切視為一種祝福。」

  • 帶著「重刑犯身分」就職的總統 

    川普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判重罪,帶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總統。「愛與衝突和睦事工」會長劉哲沛律師從法律和信仰的視角,將川普的經歷與保羅在捆鎖中的福音見證相聯系,強調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義。他也指出,無論世人的身份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穌基督而被赦罪,成為神的兒女,獲得真正的自由與盼望。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託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