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愛就是天堂」黑人範範為生命河基金會打氣

萬眾期待、有黑人範範和王宏恩擔任表演嘉賓的「有愛就是天堂」生命河基金會慈善晚會週五(18日)晚終假矽谷生命河靈糧堂隆重登場,熱情的音樂、愛的故事帶給上千位觀眾滿滿的祝福。

晚會率先出場的有北美的福音歌手雷歆樂(Annie Lei),她獻上了幾首旋律清新的流行福音歌,歌頌上帝的愛能帶給人生命的力量,為大會「有愛就是天堂」拉開帷幕。接著出場的是台灣著名原住民歌手王宏恩,他的歌曲獨特的風格令北美觀眾耳目一新,加上他澎湃的熱情,拉近了與觀眾的距離。當他介紹好友黑人出場的時候,晚會頓時進入高潮。

黑人與王宏恩除了同是台灣演藝圈當紅的藝人之外,他們倆還有其他的共同點——他們都是基督徒而且都熱心於社會公益。他們倆能夠從不相識變成為稱兄道弟的好友,是因一次隨世界展望會往寮國的探訪開始的。

黑人講到,成長在布農族的宏恩小時候也曾得到世界展望會的資助,到現在有能力的時候就很希望可以回饋,所以一直都很支持世界展望會,又特別做了一張專輯為原居民孩童的教育基金籌款。宏恩則分享了他與故鄉的阿嬤的温情故事。宏恩從一出道堅持做原住民音樂到台北打拼直到打出名堂之間,其實曾經歷了很多辛酸和苦楚,但他總是記得阿嬤對他説過,有什麼事情不開心的時候只要對著月亮唱歌,阿嬤就會聽到和為他禱告,他就是靠著這份愛的力量度過了音樂路上最難熬的日子。最後他獻唱《月光》一曲,帶著觀眾尋找心中所思念的人。

壓軸出場的是「範範」範瑋琪。範範最近忙著錄製新的專輯,仍在百忙中抽空來灣區支持生命河基金會的募款。她順道介紹新鮮出爐、拍攝了三年半時間的Love Life計劃紀錄片,內容藉著93病房三位患末期癌症少女的故事來激勵青年人愛惜生命,很多看過的人都感動得流泪。該片現已在YouTube上熱播,並在中國、香港和台灣掀起了熱烈的迴響,她和黑人正在這時得到生命河基金會的邀請,有難得的機會把Love Life計劃介紹給北美的華人觀眾,分享愛的故事,實在是非常感恩。她期望Love Life 計劃繼續在世界各地為主作見證,讓所有榮耀歸給神。

黑人則表示,與一些演藝圈好友一起製作了三年半的Love Life紀錄片,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好不容易地完成了。他希望大家在這部片中不要只是看到這些藝人明星,而是要看到上帝。他強調,Love Life並不是一個慈善機構,從不接受金錢奉獻。Love Life是一個愛心行動 (Action),為公益不一定是要用金錢,特別是經濟能力有限的年青人,他們是可以獻上自己的才能、時間等不同的方式來表達愛的。Love Life鼓勵青年人熱愛自己的生命,而且因著這份從內至外發出的能力,把自己從學習上累積的各種能力回饋給世界,幫助周邊有需要的人。他大力鼓勵各位在YouTube上免費收看Love Life記錄片,推薦給朋友,互相為生命打氣,這就是最好的參與。

2009年曾與生命河基金會合作在灣區舉辦温馨家庭電影《奇妙的旅程》首映的黑人説,非常欣賞生命河基金會的慈善工作,不但在本地社區幫助有缺乏的家庭,並積極投入世界各地重大災難的賑災行動,特別是2009年台灣八八水災,生命河基金會也把北美華僑的愛心募款帶回台灣救助山區的居民,受惠的人非常多。他親身看到生命河帶給華人世界的力量,很期待更多與生命河合作,並呼籲大家慷慨捐贈給生河基金會,讓愛的行動延續下去。

晚會尾聲,有範範和宏恩合唱《詩篇23篇》,是範範和黑人去年婚禮上的特別版。晚會在充滿平安、温暖和愛的氣氛下落幕。週六(19日)晚「有愛就是天堂」還有最後一場晚上7點半舉行。

Love Life 紀錄片 Youtube 免費收看:http://youtu.be/YIvsCD1cEYY

相關新聞:
《Love Life》中國首播 黑人範範傳遞愛的能力
黑人範範明晚灣區亮相生命河基金會晚會
黑人範範亮相生命河基金會慈善晚會 最後倒數10天
  • 研究發現讀聖經比運動更有益身心健康

    研究發現讀聖經比運動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國聖經協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簡稱ABS)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運動、冥想或與朋友相處,閲讀聖經在減輕壓力、緩解焦慮和孤獨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種更有效的自我關懷方式。

  • 美國教會借匹克球運動拓展社區與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運動,如今約有近2000萬人參與。而如今,教會也開始利用這項熱門運動建立社區關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

  • 唐崇榮牧師發文悼念:約翰·麥克阿瑟安息主懷,享年86歲

    「如果你還不認識約翰·麥克阿瑟,那你可能尚未意識到他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多麼巨大的貢獻。他留給世界的是一個滿載講道與寫作的屬靈遺產。」印尼佈道家、STEMI國際事工創辦人唐崇榮牧師説。

  • 專訪華人護教學者駱德恩博士 為辯明真理尋索「不信的理由」

    華人護教學學者駱德恩博士( Dr Andrew Ter Ern Loke)新出版英文新書《The Biggest Questions of Existence》,以謹嚴的學術思維、深入淺出的文字,將多年來刨根究問的難題逐一解答。《基督日報〉訪談駱博士, 對他為何投身護教學、護教方法以及他的文化護教使命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 約翰·派博:關於全球宣教與狹隘的民族主義

    「9·11」事件之後,這個世界更需要被提醒:美國人並非等同於基督徒。我們「首先不是美國人、加拿大人、英國人、俄羅斯人,或尼日利亞人。在每一個國家,我們都是寄居者。我真想站在高樓頂上,對所有民族主義傾曏者大喊:『在每個國家裡,我們都是寄居者!』」寄居者,意思是「在美國,我也是一個異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