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家庭教會的蜕變與更新」研討會,5月20日在南加州William Carey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順利舉行。是次大會主辦方中國福音會表示,研討會是對中國教會「十年來的宏觀鳥瞰」,盼望讓海外信徒知道「中國教會是一個充滿生命活力、有宣教熱誠、不斷進步的教會,而不是一個只阅讀經書、侷限於文字的靜態教會」。
爲期一天的研討會上,共有六位來自北美、香港及台灣的講員主講。第一位發言的是中國福音會研究員陳漁博士。她以「十年來的家庭教會背景」為題,向與會者介紹了大陸家庭教會過去10年間發展的歷史。陳博士在講座中指出,中國家庭教會過去大多是在農村工作,但現在則漸漸走進都市,信徒自發組織的團契、查經班、退修會等不斷湧入大學校園和私人企業。有報告稱至2020年,中國近50%的人口將住在大城市,中國城市化的進程也為家庭教會帶來轉型的挑戰。
美國歸正神學院代院長陳佐人教授,則在會上提出兩個問題:一是對香港中國神學研究院取消餘傑等人訪港培訓的回應:「神學無疆界,愛心無懼怕」;二是中國家庭教會如何認識知識分子,知識分子又如何參與家庭教會。
來自加拿大温哥華浸信會信友堂的洪予健牧師,當天主講的是「北美華人教會如何看待國内家庭教會」。他提出家庭教會與三自教會的區別在於,家庭教會的頭是基督,而三自教會的頭是共產黨,聼從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福音會李錦倫牧師主講「中國宗教政策的發展與實行」,他以去年3月在中國正式生效的「宗教事務條例」,向與會者介紹了中國當局最近實施的宗教政策及一些案例。
職場宣教方面,香港中國宣道神學院副院長餘雋瑞牧師講解了「職場使命在中國」。他表示,中國南部很多基督徒老闆將自己的公司作爲教會,很多基督徒的小店也都成爲教會或聚會點,信徒們在那裏聚集舉行查經、禱告會或培訓。他演示了大量精彩的幻燈片,表示在中國都市化的進程中,大都市及其周圍的工廠、公司都可採取這樣的方法去傳道。
最後,吳約翰牧師與大家分享「三化異象在中國」,具體分析中國福音會所提出的「中國福音化、教會國度化、文化基督化」如何在中國的社會現實中成就。
中國福音會美國分會會長趙享恩牧師表示,這是他們在美國西岸首次舉辦此類研討會,雖然沒有大力宣傳,但仍得到90多位來自南加州和北美各地的教牧同工及平信徒踴躍參與,讓他們十分感謝。趙牧師計劃將此次諸位講員的發言集結成冊出版,並於明年舉辦第二屆研討會,繼續向北美各教會的弟兄姊妹介紹大陸宣教工作的發展和侷限。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