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著名宗教哲学学者何光沪近年渐渐公开基督徒身份。他近接受媒体访问指宗教信仰与宗教学术应并行不悖,又指随著公对基督教理解越来越多,认为社会已不再对宗教信仰"过度敏感"。
何光沪是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其妻是著名宗教社会学学者高师宁,是最早从事宗教社会学在中国大陆的译介和研究的学者之一。他接受大陆共识网访问时解释了为何近几年才开始更公开地宣扬自己的立场。
他表示过去从未主动地公开自己的信仰是由于觉得这是私人的问题,但跟他关系较近的人早就知道他是基督徒,并且在接受一些相关主题的采访时他亦多次承认自己信仰。他说:"知道耶稣要求不应隐瞒信仰,但也记得他对法利赛人的批评,所以不喜欢那种成天“主啊主啊”的习惯。"
他又表示学术是"天下公器",作为学者,他认为学术应跟私人信仰应加以区别,以保持方法上的客观、中立、科学、理性,并尽可能排除信仰的预设立场。虽然很难完全做到,但他只能尽力而为,做到"摆事实、讲道理,允许对立意见发表"的态度。
他又提到自己现在对于公开谈论基督信仰时"不像以前顾虑那么多",他归因于近年来公众对基督教理解的人越来越多,学术界从几十年前基督教大体的敌对态度逐步走向理性和中立,进而理解和同情,民众也对基督教多了理解和包容,就是开始"脱敏",对督教不再如此"过敏"。他说:"基督教是现代世界上人数最多的宗教,所有的国家都有基督徒,亚非拉美的基督徒比欧洲北美还多得多。现在任何地方任何社会有基督教,都是一种常态。中国人早该“不怪”了,早该摆脱偏见、待之以平常心了。"
他又提到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基督徒人口已发展达七、八千万,几与法国相若,基督教已经成了这么多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说基督教已经是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并且其影响力和重要性往往与人数不成比例。他香港为例,少于5%的人口开办了全港近半中小学,并且在养老院、幼稚园、孤儿院、残疾人康复医院等社会服务事业上做出的贡献所占的比例极大。很多基督徒都是社会精英,企业家、律师、教师、公务员等。
他表示看到中国大陆的基督教也有朝社会上层发展的趋势,相信若有更好的环境的话,他们会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