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8日由卫理公会蒉会督率中华民国教会合作协会访问中国上海、福建等地教会,随行包括长老教会助理总干事许承道牧师、圣经公会赖俊明牧师、信义会、圣公会、天主教等一行九人,已于上周末返台。
本报今日特别访问参与此次活动、教会合作协会秘书长侯协明,请他谈谈这趟大陆之行的收获与感想。
侯秘书长首先提到这次他们除拜访上海、福建全国两会(三自爱国教会、基督教协会)及当地教会外,也特别到设于中芯电子厂区,专门供台商聚会使用的教会参观。中国这些年来改革开放的成果,则令侯牧师印象深刻。
"特别上海的硬体设备实在进步太快,不会输给台北市!"然而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却也反映人民思想、心灵生活的缺乏,社会上逐渐攀升的离婚率便是一个例子。"我们在那里确实感到宗教发挥稳定人心的力量。"侯牧师表示。
随著政府政策的开放,当地教会信徒有了惊人的成长,侯牧师说他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是那里的人很少把基督教看为洋教,不像台湾始终视基督教为外来宗教。侯牧师解释这可能与文化大革命破坏了旧有民间宗教信仰,加上三自教会近来努力推动"自治"、"自传"有关。
"在他们的诗歌里有钗h中国风味的小调,他们传福音、欢迎新朋友的方式也跟台湾不像。"侯牧师认为中国基督教信仰有明显本色化的过程。
早前曾有亚洲周刊报导中国信徒以每天一万人的数字急速成长。侯牧师说他在当地确实感到"人满为患"的情况。这点出了中国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道人力不足、属灵装备缺乏。
"台湾教会往往区分许多牧区,一个牧区又有众多组长。但在大陆常常好几千人的信徒只有两、三个传道人,搭配他们所训练的义工协助。而传道人力的不足也反映在领导阶层的断层,许多老一辈的长执年纪已十分大,仍无法退休。"侯牧师表示。
当被问到台湾未来是否在人才培训上与中国有所合作时,侯牧师以卫理公会为例,他表示目前卫理公会在对岸设有培训点,每年都会固定派人前往训练当地同工。"比较麻烦的是训练活动受到政府管制,必须向上级呈报。"总的来说,中国宗教政策虽有所开放,但限制仍然不少。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