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福中心提出了"异象2020",是要在2020年前之时推动华人教会认领2020个未得之民的群族。然而现实情况是华人教会对差传事工的认识或投入仍然强差人意,认领宣教群体的工作似乎仍需要不少教育及推动的工夫。
教会在跨文化宣教面前却步
每年作香港宣教数字统计的香港差传事工联会总干事洪雪良曾指出,教会普遍侧重本土宣教而忽略跨文化或跨地域宣教,原因是跨文化宣教困难重重,令教会却步。
此外短宣及访宣本为推动参与宣教的方法之一,但在人力物力或经济的考虑下,教会往往将资源放于推动短宣或访宣上,长期的宣教却少人问津,造成本末倒置,宣教工人仍然短缺。
据差传的统计数字,在本港派出的宣教士的数字逐年减少,而且宣教士的年龄中位数却持续上升,更有不少因著家庭需要如子女教育或适应婚姻生活而打退堂鼓。此外,香港的差传工人约七成都在亚洲作工,华人仍是主要的宣教对象。
华福促教会改变思维
华福总干事陈世钦促教会改变旧有思维,以新的思维模式迎接宣教挑战的现实。他引《圣经》表示,耶稣所颁布的大使命中清楚显示"宣教与门训息息相关,无法分割",又指出"宣教不是目的,而是过程与策略,乃是落实门徒造就事工的重要途径"。
因此,今天虽有不少教会热衷于宣教的活动或节目,但信徒仍没有跨越四堵围墙,甚或信徒虽参与宣教,但生命却没实质改变。他指出:"这样的信仰生命现象,反映普遍华人教会正面对的重要问题:信徒缺少对大使命整全的认识,对宣教与福音工作只停留在"传"上,而忽略"作门徒"的使命核心。"
让信徒"作主门徒"
简单而言,他认为教会必须帮助信徒"作主门徒",然后才能活出基督的生命,并在生命的每一个层面包括工作、事奉、教会、社会和世界等见证信仰,达致"生活信仰化,信仰基督化"。
因此他提出教会领袖要放弃以"牧养信徒"的心态,而要强调让信徒"作主的门徒",如此才能脱离活动/节目式的宣教口号,进而学效主耶稣为万民付出及摆上自己的态度,就是进入跨文化的宣教工作中。他表示:"综观主耶稣大使命的教导,并透视耶稣的所言所行, 今天华人教会当看重"门徒导向的宣教"、"门徒导向的布道"和"门徒导向的牧养"。我们的信仰让生命得以活现耶稣、高举耶稣、事奉耶稣、传扬耶稣并荣耀耶稣,从而使万民成为主耶稣基督的门徒。"
-
香港一牧者解析"离堂文化" 敦促传统教会自我改革
研究历时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会普查》数据上月底发布,引发关注,显示香港教会正面临明显的"离堂趋势"。
-
在教会谈论政治可以吗? 台湾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议题难以避免,对"教会里对是否应该谈政治"的问题,众说纷云。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群体中面对政治讨论?台湾基隆教会本堂传道庄迺民近日在YouTube频道提出三大思考重点供信徒参考。
-
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与新教信徒
根据德国"世界观信息服务"(Fowid)研究小组2024年最新公布的调查结果,德国无宗教信仰者人数首次超过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无信仰人群成为该国最大的"宗教"群体。
-
中国宗教局五月起强化规管外国人宗教活动
中国国家宗教事务局4月1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外国人宗教活动管理规定实施细则》,新规例于5月1日起施行。这是2010年后,宗教局再次修订《实施细则》,进一步规管境内外国人的宗教信仰活动。
-
中梵主教任命协议、祝福同性伴侣:教宗离世留下的争议
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在刚过去的复活节星期一清晨离世,他在任时与中国政府签署《中梵双方关于主教任命的临时性协议》(简称《中梵协议》)引来主教任命问题,而批准神父为同性伴侣祝福亦备受福音派人士抨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