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撾潘人的村莊生活以佛教寺院作為中心,寺院可以讓村民們產生一種團結感。生活上的各種節慶儀式是老撾潘人社會生活的最重要時刻,色彩鮮豔的紡織品將在儀式上扮演關鍵角色。在婚禮上,新娘的長袍可能需要幾年時間才能製成,顏色通常是紅色。新郎喜歡穿絲綢製作的馬褲,上面裝飾著複雜的緞帶和方格花紋布。不同的紡織品象徵著不同的社會地位。在葬禮上,死者必須穿上最好的衣服,同時要將另外幾套衣服放入棺材中。此外,一些特別的佛教儀式還需要特別製作的紡織品。紡織品充滿藝術風格的編織圖案反映出老撾潘人的世界觀和族羣身份。 通過我們的祈禱,可以讓老撾潘人穿上耶穌基督賜給他的白色亞麻布袍。如果你用顯微鏡觀察亞麻布,你可以看到上面有無數個十字架。老撾潘人可以從十字架上找到自己的身份。
禱告:
●祈禱老撾潘人從耶穌基督那裡獲得團結感與和諧感。 ●求神開啟老撾潘人的心靈,讓他們看到上帝的榮耀,也讓他們成為上帝天國的一部分。 ●求神讓基督徒意識到老撾潘人的屬靈需求, ●求神興起敬虔的傳道人用老撾潘人的語言,給這個族羣宣講福音。
經文:
加入空白處─人(二) 「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8:4〉
默想:
當基督住在我裏面,我的意志、思想和情感都會被祂改變,至終產生順理成章的結果:我被重新塑造成祂的形象,我的行為改變。光是口裏説基督住在我裏面,可是行為沒改變像祂,這説法是可疑的。所以,保羅在此指出,這個徹底的自由,讓人不受法律上任何處罰的自由,是把生命順服在新主人之下而產生的,這位新主人以恩典來治理人。這意味著隨從聖靈而行是悔改的石蕊試紙嗎?是的,可是不是測試人是否轉換到新統治之下去隨從聖靈而行,而是描繪因為感恩順服神而帶來的自然結果,不是衡量屬靈績的公式。當我順服神在我身上的旨意時,它就發生了,我不是靠做出屬靈的行為而被神接受。當祂把改變帶進我生活時,我就從神的觀點看人生,行為發生在做那行為的人之前。我的自由和我的行為之間的關係,是對我個人的心甘情願做出的衡量。每當我願意順服時,神就能改變我,可是祂只改變志願者。如果我是隨從聖靈而行的人,那是因為我已志願要跟隨祂的引導。
-
西方主導時代即將終結?亞洲領袖呼籲建立新型教會夥伴關系
在巴拿馬舉行的第三屆「基督超越亞洲、拉丁美洲和非洲」(COALA 3.0)全球大會上,馬來西亞衞理公會榮休主教華勇博士發出強烈呼籲,敦促全球南方教會領袖承擔全球宣教使命的領導責任,並建立不受西方神學主導或財務依賴的真正夥伴關系。
-
梵蒂岡歷史首次 教宗方濟各葬禮使用普通話禱文
天主教已故教宗方濟各葬禮上的四句中文普通話禱文創造了歷史。作為耶穌會的一員,方濟各似乎決心追隨早期耶穌會傳教士前往中國的腳步,並希望改善與中國的關系。
-
記者揭跨性別產業內幕:超人類主義、企業政治利益合作圈
一篇深度報道揭示,美國富商和企業在推動跨性別產業的背後,可能暗藏著一個更大的動力——推進超人類主義(transhumanism),以及無窮的經濟利益。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