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表示随著各国各地出现大量人口四处散居和动的现象,例如新加坡里的絤甸人、中部泰国人、马来人、印尼布吉人等,香港45万来自印尼、菲律宾、白人、印巴籍人士等亦属此类人群。
"散聚宣教学"日渐的冒起就是探讨神怎样在背后满有主权地引导各地人口的迁移,好叫祂在地上的救赎心意得以成全,并福音如何由此传递开去,并组成门徒群体把基督的国度扩展至万民。这学科牵涉的学问广泛,包括人类地理学、文化人类学、政治人口学、都巿及族群研究、传理学不等。
他又引华人宣教学者温以诺的观点表示,"散聚宣教学"的出现是补充了传统宣教学对散聚人口的新现象认知不足而产生,例如旧的宣教学观念强调的植堂、增长等观念都不适用于流动人口的现象,故有新研究方向的必要。
连达杰牧师又表示据他所知,现时香港约有30多家华人教会努力服侍印尼群体,但相比起1200多间教会的香港来说只属少数。
无论是华人或香港教会对这些群体的服侍或宣教大体而言不算热切,动员力量亦薄弱,甚至对这一类的宣教认知不足。
从"散聚宣教学"的实践角度看,教会能对散聚群体作出的服侍和宣教模式大致有四类:引领他们归主及栽培、透过他们将福音带到家人亲友中、动员他们从事跨文化宣教,或与他们配搭成为伙伴宣教。他期盼华人及香港教会不致患上"族群瞎眼症",对他们视而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