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數十年來,神在中國的非常環境中作了『非人手』的工作。社會的黑暗,福音的受困,條例的限制,領袖的變質,牧者受苦難,物質主義的高漲,人心的世俗化……,但在這樣一片黝黑的大地,神救贖大光卻產生了福音驚天動地的爆炸力(能力dunamis之原意是爆炸)。我們看見信徒人數如細胞滋生般的增加,聚會點如野火燎原,獻身事主者風起雲湧,培訓中心如雨後春荀。這種復興的情況,我們不該視作神只是對中國教會的祝福,應該體會到這是神為了祂更遠大的計劃正在預備中國,這是一個前奏。神要塑造中國成為一個強而有力的宣教基地,為要在主再來之前的一刻,在普世傳福音的大業上投入千萬人力。」 ——華人福音普傳會國際總主任林安國牧師
華人福音普傳會國際總主任林安國牧師在《華傳路》第65期著專文指出,中國教會的成長來自於歷史上西方及韓國宣教士的犧牲和血泪,福音由他們帶入中國,生根壯大。而在21世紀的歷史新一頁,人們當看到的是「福音如何出中國」。
林牧師表示,中國基督教近年來的復興應被視爲神的預備:神要使中國成爲投入千萬人力的宣教基地。「中國在普世的人力資源庫中是最富潛力的國家。商業網絡已全球化,大學生不斷向歐美澳等國家湧入,連中學生往外國留學現今也成了時興,全球旅遊業都在向中國遊客招手,勞工媬姆等的人力輸出已漸次取代了其他第三世界的國家……;中國的人口流動正以萬馬奔騰之勢向全球大小國家騁馳。」
「這種開放的環境及人流的管道,正是要使一直受惠的中國改變成為差派的中國,從接受者變成施福者,從被扶者變成扶立者,從差入者變成差出者,從宣教工場變成宣教工廠。」
然而,林牧師同時指出,中國宣教人力最大的隱憂是徒有赤誠之心,卻缺乏裝備;雖有單程機票的信心,卻缺乏長綫的策劃。此外,中國教會對差會的組織、行政架構的建立、人力的管理、後方的支援、團隊的配搭等也不甚瞭解。只試圖急促地送出人力,而缺乏根基性的教育及周詳的計劃,後果必定面臨傷亡和流失。
林牧師表示:「中國若要成為宣教的中國,中國教會若要在宣教事業上有根有基,參與普世宣教的行動,差傳教育及裝備是最必須的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因此,華傳特為中國宣教編寫了一本差傳教育課程:《差傳之道》,首版將印一萬本供給中國大陸教會。這也是華傳繼《新生命》(為慕道者–信仰追求課程),《新生活》(為初信者-栽培信心課程),《門徒之道》(為門訓者-靈命成長課程),《牧者之道》(為領導者-裝備工人課程)之後,專為宣道者而編的外伸宣教課程,盼望中國教會籍此套課程,從接受福音、生命成長、教會強化、工人倍增、一直進入到普世差傳的參與,完成「福音進中國」、「福音出中國」的圓環。
為《差傳之道》奉獻或瞭解更多詳情,可致電華傳查詢:650-344-2299 。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