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博士回顾了政教关系的历史发展,指出"政教分离"的观念形成的背景,是因爲罗马天主教一千年来的"政教合一"模式,使教廷权力太大,以至产生腐化和堕落,残害社会和教会,于是产生了"政教分离"观念。
今天的加拿大应该如何看"政教分离"的关系?陈博士指出:过去是教权权利太大,但是现在是教会的影响力太小,教会被边缘化。"政教分离"的真正意义,并非教会或者基督徒不需要在公衆事务上发挥意见和立场,正确的解释是:教会拒绝被政府控制,更加地独立、自主地,教会成爲社会的良心,按照神的真理去发声发光。
所以当社会面对重大问题的时候,基督徒要站出来表达关怀,积极去回应,与社群同行。
华人基督徒群体力量潜力大
陈博士指出回应社会关怀,需要以基督徒群体去回应。因爲钗h时候社会上的问题,是由一些集团或者群体制造出来的,基督徒以个别人的身份去与力量强大的集团去角力的时候不适当,要以群体的力量回应,从而影响社会。
他并指出,从华人教会的发起集体行动强烈反对政府更改传统婚姻定义的一事看到,华人教会群体有很大的群衆动员力。在大选之后华人教会有了一个良好的崭新形象:华人教会团结,动员力大,他们有强烈的意愿去提升社区的道德标准。现在连主流教会也看到华人教会的力量,也期待华人群体能社会关怀和文化事业做出见证。
陈博士并引用一个例子説明华人教会的团体影响社会文化的一个例子。几个星期前,加东教会与加东多伦多最大的社区的文化中心合办了一个"孙中山永恒的回响纪念"展览和活动。这个聚会在由华人教会主导,在社会上得到好的回响。可见基督教会是能够作爲主导地在社会上表达基督教的信息,影响社区文化。
基督徒参政需要考虑的问题
陈博士提醒基督徒参政是基督徒社会关怀里一个复杂的环节,需要思考的问题很多。他分享到自己在编辑一期"社会关怀见证"文章时候思考过的问题。
对于教会群体本身,需要考虑教会群体中对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同的看法,我们如何向教会的人解释?基督徒关心社会和抗衡文化时候,面对最大的困难和障碍是什麽?如何防止形成改善社会就是福音的观点的"社会福音"或者其它一些错误的看法?基督徒参与社会时候会遇到什麽引诱?比如有权利、名誉、利益的引诱,应该如何防范?
面对非基督徒群体的时候,又要考虑到非基督徒对我们基督徒的信仰的印象如何?比如比较保守的华人文化会否成爲华人基督徒关怀社会和文化的障碍?应该如何突破;如果我们参与社会和文化时候被批评要如何去处理?等等这些钗h领域需要细心思考。
当基督徒在神面前认定要承担上帝所托付的文化使命的时候,我们如何推动?在今天的时代,华人基督徒参与社会,是否有优先次序?是否有加拿大特色的社会文化问题放在优先处理的位置?在关怀社会时候,华人基督徒所关心的议题是否与一般华人社区或者西人教会的不同?华人是否需要更多群体的行动?当我们投入资源的时候,如何稳定和长期地支持和动员去打一个长期的仗?可以如何去与主流的教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