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籍的歐陽文風於5月27日在美國紐約證實被按立為大都會社區教會(Metropolitan Community Church-New York, MCCNY)牧師。他在2004年為紐約市立大學社會學博士候選人,2006年獲波斯頓聖公會神學院神學研究碩士學位。
歐陽氏在曾於去年8月接受本地媒體的採訪,大肆公開其同性戀者的身份。他表示,將於2010年從美國學成歸來,在馬來西亞設立一間能夠容納所有人,包括同性戀者在內的教會。若如他所説的,這次的按立,意味著他將成為大馬首位的同性戀牧師。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他對同性戀的立場並不從一而終。根據他數年前在《文橋》第36期發表的「同性戀,不可救藥呼?」一文中表示,同性戀者不可放棄靠神得勝同性戀的試探,雖然難但不是不可對抗的。但其後他又向同性戀者宣佈「放棄努力並靠主得勝」,並鼓勵他們承認同志身份,取得社會人士的認同。
針對此,《同性戀之剖析與詮釋》作者黃多加牧師亦曾指出,歐陽文風立場不定並試圖解構倫理道德及基督信仰,實非一位「神學」碩士之所為。黃認為,歐陽文風雖受神學教導,在同性戀議題上,卻不是從真理的角度作為其出發點,而是以社會學、人權的觀點,他所發表的言論,實為符合自己的言語行為而引述經文,甚至站在「同情者」的立場上鼓吹同性戀,非在真理面前真正謙卑的行為。由此可辨明他的言論完全不屬基督教信仰立場。
針對是否有必要建立一間同性戀者教會,以作為接納他們的地方,走出埃及事工負責人羅碧玲傳道指出,教會就是罪人聚集的地方。面對同性戀者,教會有責任協助他們走出同性戀行為,負起以真理引導的角色,成為他們的精神支柱。「教會如何處理婚前或婚外性行為的情形,也應該以同等的方式協助同性戀者。」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