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性《圣经》朗诵 带领听众穿越时空

本报专访MJ Hope Communication负责人谢明家

读经和默想主的话语是每个基督徒得力的来源,可是如何能在每天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灵修,确实是现代人的一大挑战。为了让弟兄姊妹能更深领受上帝的话语,MJ Hope Communication的负责人谢明家用了一个十分特别的形式来演译《圣经》的经文,盼望让广大的华人信徒受惠。

以下谢明家将为读者分享创作朗诵《圣经》声带的缘由和录音过程中的点滴。

记: 当初为什么会有这个感动朗诵中文《圣经》的声带?

谢:最开始我们是在做朗诵诗篇的声带,这个专辑已在年初出版。任何人都可以朗诵,例如在读诗篇23 章时,"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不必至于缺乏。"我们可以很投入、发自内心的去谂。我喜欢谂圣经时有个人的情感进来,来表达对神的爱。

以前我有跟冯明义老师学习汉语语言的表达,他是前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的教授,曾教过很多知名的演员。冯明义老师力很深厚,配过很多金庸的角色。我发现《圣经》也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可以转换,以这样的角度去听故事时,可以变成一件很享受、很愉快的事。

当诗篇的专辑做好后,我们想做新约《圣经》,于是先了解一下版权在哪个机构,后来我们联络到香港圣经公会,和合本修订版的版权是他们的,我们很高兴有这个版本的出现。

记:为什么你们会选用和合本修订版呢?

谢:和合本早在1919年出版,至今已有90年的历史,很多出名的经文,已经根深柢固在我们华人当中。过了那么长的时间后,我们的语言也有了很多的变化。比如约翰一书一章里说:"我们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传给你们,使你们与我们相交。我们乃是与父并他儿子耶稣基督相交的。"

现在我们已经没有人用"相交"这个语言,英文把这个希腊文译为fellowship。为配合现代人的用语,和合本修订本把它翻译成"团契",这是目前基督教用的词语。

再举例说,腓立比书2:6, "不以自己与上帝同等所强夺的",修订本就译为"不坚持自己与上帝同等"。和合本修订版的原则是不为修订而修订,也特别保留华人很熟悉的金句。

以我个人的判断,和合本修订本可以取代和合本。我2011年就有这样的感动,与香港圣经公会联络后,他们也同意我们做这个工作。我们不仅录音,也做推广和合本修订版的工作。

记:在新约《圣经》中你是演译神的声音,可否分享一下你的体会?

谢:客观来说,我觉得神的声音要很威严、庄严,神也赐给我的声音是低中音。我有一个六岁的小孩,这也可以帮助我感受神的心情。例如读到耶稣受洗时天上有鸽子降下来,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爱的。"我会很隆重、很庄严的表达出来,我尽量往这个方向出发。我们也在录完后做一些效果,把神的声音做得洪亮一点。

记:你在朗诵时,对《圣经》的内容有没有新的领受?

谢:我收到第一个回馈是,大家在开车时听都觉得很有收获。我在车上也在听,因为要做校对,很多时我们眼睛可以看到图画,但听的时候,以戏剧的形式来朗诵,可以带领会众进入新的世界。人物的对话可以更栩栩如生,基督徒要默想圣经,我们不是要取代这点,但通过听可以加深我们对经文的印象。

我们也相信神的话语是有能力的,相信播放在空中是有权柄的。摩西的时代,在会堂内也是用讲的。回顾以前的时代,到现在也是,我们愿意以各样的方式使神的话语变得更深刻。

记:你总共用了多长时间录新约全书?

谢:本录音长度是23小时37分,但我们在录音室用了将近录音长度四倍多的时间。因为在录制完后,朗诵者和老师必须有录音校对,每字每句都不能多和不能少。所以要不断重听,然后再做剪接。

记:你会建议教会或信徒怎样使用这些录音呢?

谢:主要对象是所有讲中文的基督徒,我希望每个基督徒家庭都有一套。我很荣幸可以参与到这个事工,目前冯明义老师是中国朗诵方面数一数二的演艺家,很感谢神我们可以一起参与录音。

个人方面,不论在车上听还是在家中个人安静时也可以听,例如吃饭、休息或灵修时都也可以。对于一些没办法看圣经的人,例如视力有问题或医院里的病人,我想对他们也蛮有帮助的。

教会的话在小组或讲道中,可以广播有关的段落,例如使徒行传九章保罗遇见耶稣时,有他跟神之间的对话;或者在启示录,有约翰与神的对话。总之在传播神的话语的地方,都可以使用。

记:我们可们在哪里购买到这些录音呢?此外,未来有什么新的计划?

谢:北美的朋友可以在MJHope.com 的网站购买DVD,也可以透过MP3下载。亚洲的朋友可以透过台北以琳书房购买。我们做完了新约,接下来当然想做旧约。当我们有足够的资金后,就可以开始旧约的录音工作。

  • 研究发现读圣经比运动更有益身心健康

    研究发现读圣经比运动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国圣经协会(American Bible Society,简称ABS)近日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相较于运动、冥想或与朋友相处,阅读圣经在减轻压力、缓解焦虑和孤独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种更有效的自我关怀方式。

  • 美国教会借匹克球运动拓展社区与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运动,如今约有近2000万人参与。而如今,教会也开始利用这项热门运动建立社区关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

  • 唐崇荣牧师发文悼念:约翰·麦克阿瑟安息主怀,享年86岁

    "如果你还不认识约翰·麦克阿瑟,那你可能尚未意识到他为这个世界带来了多么巨大的贡献。他留给世界的是一个满载讲道与写作的属灵遗产。"印尼布道家、STEMI国际事工创办人唐崇荣牧师说。

  • 专访华人护教学者骆德恩博士 为辩明真理寻索"不信的理由"

    华人护教学学者骆德恩博士( Dr Andrew Ter Ern Loke)新出版英文新书《The Biggest Questions of Existence》,以谨严的学术思维、深入浅出的文字,将多年来刨根究问的难题逐一解答。《基督日报〉访谈骆博士, 对他为何投身护教学、护教方法以及他的文化护教使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约翰·派博:关于全球宣教与狭隘的民族主义

    "9·11"事件之后,这个世界更需要被提醒:美国人并非等同于基督徒。我们"首先不是美国人、加拿大人、英国人、俄罗斯人,或尼日利亚人。在每一个国家,我们都是寄居者。我真想站在高楼顶上,对所有民族主义倾向者大喊:『在每个国家里,我们都是寄居者!』"寄居者,意思是"在美国,我也是一个异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