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或基督教機構只選擇性聘用基督徒員工,是否會觸犯法例?週一(3日)聯邦最高法院的一項判決再次肯定了宗教組織以個人宗教信仰作為招聘條件之一的權利。
該案涉及著名的基督教國際救援機構世界宣明會(World Vision)。2007年,世界宣明會解僱了三名員工,原因是他們不認同機構的信仰告白中有關「耶穌有完全的神性」這部分。後來三名員工起訴世界宣明會,指一個慈善機構的焦點是救援工作而不是傳揚宗教,因此不應只選擇性聘用基督徒員工。
去年8月,第九巡迴上訴法庭已判決控方上訴無效。第九巡迴上訴法庭指出,一個機構若自稱以某宗教信仰為本,遵循其信仰精神運作,並公開傳揚這種信仰,即可定義為有宗教性質的機構。可是,第九巡迴上訴法庭卻沒有分辨世界宣明會是否屬於有宗教性質的人道主義機構,因為法官認為這會違反美國憲法上不得禁止宗教自由行使的規定。最後法官判決,世界宣明會可維持只聘請基督徒員工的權利。
週一(3日),聯邦最高法院亦不肯就先前的裁決再進行聆訊,直接將上訴駁回,維持原判。
美國世界宣明會主席理查德‧斯特恩(Richard Stearn)通過新聞稿表示,非常滿意及感謝法庭的判決。經過4年的官司,案件終告一段落,宣明會可維持只聘用基督徒的政策,放下了心頭大石。
他更評論指,聯邦最高法院的判決代表了「所有宗教組織的勝利」,它們都可繼續聘用與它們信仰相同的員工——無論是穆斯林、佛教徒、猶太教徒、基督徒,或其他宗教人士。
斯特恩補充説,自宣明會於1950年創立以來,基督信仰一直是其服事的基礎。宣明會深信,作為基督徒應實行服事貧苦大眾的使命,而只聘用基督徒員工的政策也是為了保障使命的可靠性。多年來,宣明會無分宗教、種族、性別在全球各地服事所有人,竭力通過這些服務來彰顯出神的愛和憐憫。
-
研究發現讀聖經比運動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國聖經協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簡稱ABS)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運動、冥想或與朋友相處,閲讀聖經在減輕壓力、緩解焦慮和孤獨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種更有效的自我關懷方式。
-
美國教會借匹克球運動拓展社區與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運動,如今約有近2000萬人參與。而如今,教會也開始利用這項熱門運動建立社區關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
-
唐崇榮牧師發文悼念:約翰·麥克阿瑟安息主懷,享年86歲
「如果你還不認識約翰·麥克阿瑟,那你可能尚未意識到他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多麼巨大的貢獻。他留給世界的是一個滿載講道與寫作的屬靈遺產。」印尼佈道家、STEMI國際事工創辦人唐崇榮牧師説。
-
專訪華人護教學者駱德恩博士 為辯明真理尋索「不信的理由」
華人護教學學者駱德恩博士( Dr Andrew Ter Ern Loke)新出版英文新書《The Biggest Questions of Existence》,以謹嚴的學術思維、深入淺出的文字,將多年來刨根究問的難題逐一解答。《基督日報〉訪談駱博士, 對他為何投身護教學、護教方法以及他的文化護教使命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
約翰·派博:關於全球宣教與狹隘的民族主義
「9·11」事件之後,這個世界更需要被提醒:美國人並非等同於基督徒。我們「首先不是美國人、加拿大人、英國人、俄羅斯人,或尼日利亞人。在每一個國家,我們都是寄居者。我真想站在高樓頂上,對所有民族主義傾曏者大喊:『在每個國家裡,我們都是寄居者!』」寄居者,意思是「在美國,我也是一個異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