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節是美國重要的節日,在這一天數百萬的美國人會和家人團聚,開心地吃著火雞和南瓜派度過。但是每年的感恩節,當數百萬的美國人和家人相聚慶祝感恩節時,成百的美國人卻聚在馬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一個山上哀悼。
自1970年開始,為了哀悼「全國哀悼日」(National Day of Mourning),來自全美的美國土著人在感恩節的中午,聚集在俯瞰普利茅斯巖(Plymouth Rock)的科爾山(Cole\'s Hill)上。
當很多的學者和社會評論家更多關注被美國傳統歷史忽視的美國土著人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美國土著人是怎樣看待美國的歷史和殖民時期的美國。
在科爾山的年度哀悼儀式是為了回應清教徒在普利茅斯巖登陸第350週年紀念日的事件。馬薩諸塞州聯邦(Commonwealth of Massachusetts)拒絕邀請萬帕諾亞格部落領導人法蘭克•詹姆士(Frank James),法蘭克本打算發表一篇重點在美國歷史中對土著人的欺壓的演講。
為了撰寫美國印第安人國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the American Indian),利茲•赫爾(Liz Hill)觀察到,對於當代一些美國土著人,感恩節並不是一場歡宴。
赫爾寫到:「感恩節當天,當很多美國土著人坐在火雞宴席前面時,一些人更喜歡把這一天當做哀悼日——為了歐洲人到來之前,對於發生在居住在南北美洲數百萬印第安人的事情哀悼。」
布朗大學歷史系的助理教授費希爾(Linford D. Fisher)告訴《基督郵報》(Christian Post),現代人把感恩節看為多文化的結合很精確,但是它會轉瞬即失。
費希爾説:「2012年的信息是多元文化論,經常是清教徒和印第安人和平地坐在宴席前。雖然1621年的宴席確實包括當地的土著人,但是當時的和平是短暫的,並沒有持續。」
「清教徒以後每年都慶祝感恩節,例如北美印第安人戰爭結束後,他們打敗了土著居民。如此來講述『第一個感恩節』的故事,大家不得不承認我們所描繪的那種和諧並不代表美國的歷史。」
雖然如此,就像赫爾在國家博物館的刊物上發表《所有的印第安人都住在梯皮(Tipis)嗎?》中所説的,最近代的美國土著人社區也慶祝感恩節。
其中的一個例子就是徹羅基族人(Cherokee Nation),2001年曾有一位離開該族的僱員在他們的官方網站上上傳了一篇感恩節的禱告文。
已故的簡•摩爾根(Jan Morgan)寫道:「願感恩節的精神感染我身邊的每一位……願我們感謝我們已經擁有的,和還沒有擁有的……其中最重要的是我的同工成為了我家庭的一分子……我感謝神給的一切。感恩節快樂!!!」
在同一年,徹羅基族人在俄克拉荷馬州向100多所小學分發了關於「印第安版本感恩節」教材。教材包括徹羅基族人延續幾個世紀以來表達感恩的方式。
雖然很多印第安土著人到馬賽諸塞州的山上哀悼「全國哀悼日」,很多人卻在評論該活動從1970年以後是怎麽發展的?
馬什皮萬帕諾亞格族印第安人部落委員會(Mashpee Wampanoag Indian Tribal Council)主席羅素•彼得斯(Russell M. Peters)向朝聖堂博物館(Pilgrim Hall Museum)發表評論,「全國哀悼日」最近被評為一個受質疑的組織。
彼得斯説:「雖然『全國哀悼日』是讓大家反思過去對美國土著人不公平的事件,但近幾年已被一個自稱『新英格蘭美國印第安人聯會』的組織所控制。」
「該組織與當地的任何土著人都很少有聯繫,並且最初是由非印第安人組成的。迄今為止,他們拒絕了來自馬什皮和伊盖頭(Gay Head)萬帕諾亞格族印第安人會議的幾個邀請。」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