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澱堂70對新人集體婚禮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

1

北京海澱堂消息: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週年,為感恩耶和華神為世人預備和平安寧的美好時代,帶領祂眾兒女尋覓到合神心意、蒙祂悦納的終生伴侶,海澱堂於2015年8月30日下午舉辦了「愛之約」集體婚禮,70對夫妻來到神的聖殿中,交換愛的誓言。

集體婚禮正式開始前,海澱堂韓佔慧牧師帶領聯合詩班禱告,將接下來神聖的誓約交託仰望到天父手中,祈求神藉此開啟更多世人屬靈的眼睛,盡快歸迴天父懷抱。下午兩時婚禮進行曲準時奏響,70對夫妻,妻子挽著丈夫的臂膀,跟隨身穿聖袍的小花童,依次入場。

海澱堂範國興牧師,藉創世紀2章18節到25節、以弗所書5章22節到25節,以《婚姻的藍圖》為題證道。肋骨距離心髒和肺部最近,也距離臂膀最近,這意味著肋骨是保護心髒和肺部最重要的身體組成部分,也喻意男人應以自己的膀臂,保護女人、呵護妻子,一生一世。

「那人説: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稱她為女人,因為她是從男人身上取出來的。」(創2:23),弟兄們可以思考,是否真正將妻子當成「骨中骨」、「肉中肉」呢?婚姻需經歷3個階段:離開父母、與妻子聯合、二人成為一體。婚禮儀式中夫妻點燃同心燭,預示二人願意彼此融入、彼此包容、彼此接納、彼此相愛。

「你們作妻子的,當順服自己的丈夫,如同順服主。因為丈夫是妻子的頭,如同基督是教會的頭;祂又是教會全體的救主。教會怎樣順服基督,妻子也要怎樣凡事順服丈夫。你們作丈夫的,要愛你們的妻子,正如基督愛教會,為教會捨己。」(弗5:22-25)根據聖經,夫妻角色定位中,丈夫是帶領者,妻子是幫助者和順服者,基督徒夫妻應按照神分別賜予雙方的職責,以一生時光恪守、操練、遵行,蒙祂喜悦,榮耀神的名。

此次,參加婚禮的不僅有新婚的年輕人,也有一些紀念結婚週年的夫婦。例如韋士德和呂淑香,結婚53週年,由於特殊年代未辦婚禮,此次集體婚禮彌補了老兩口在上帝面前交換誓言的心願。視頻中,老弟兄回顧半世紀情感歷程時,語言通俗卻感人至深。範國興牧師為兩位長者主禮,夫妻彼此手按聖經,交換信物,現場全體感慨不已。

韓佔慧牧師主禮夫妻分為若干組。第一組6對夫妻,分別60後、70後、80後、90後夫妻;第二組是6對結婚一週年夫妻;第三組3對夫妻結婚8週年;其中李彥龍弟兄,此刻既是他的結婚紀念日,又是他生日,韓佔慧牧師帶領全場高唱生日歌,場面温馨充滿愛意;第四組6對夫妻結婚20週年,其中一對夫妻更已結婚48週年。

孫效東和高嶺,經歷疾病試煉,夫妻攜手戰勝苦難,共度難關,彼此包容、改變自己,感情隨著時間進深。清泉詩班曹成文弟兄,深情凝望妻子許霞姊妹,獻上原創詩歌,以旋律表達攜手一生,承擔神交付的使命,彼此包容相愛的心聲。張寶旺弟兄和妻子胡秀清姊妹,因著疾病和患難,逐漸認識神,當張寶旺弟兄推著輪椅上的妻子,緩緩入場時,「新娘」滿臉洋溢著幸福的笑容,「新郎」謙卑地低下頭,充滿愛意的看著自己的結發妻子,交換誓言聲音低沉卻清晰、鏗鏘有力;妻子手按聖經,宣讀誓言時,眼中閃著淚光,顯然這是幸福的淚、喜樂的淚、蒙神悦納的淚,所有新郎新娘起立,為兩人獻出真心的祝福。

聯合詩班《盟約》、《愛的真諦》,掀起「愛之約」集體婚禮高潮。婚禮進行曲歡快的韻律中,70對夫妻有序退場,《我今天為你祝福》贊美聲中,集體婚禮圓滿落幕。

願神帶領祂眾兒女的腳步,一生行在神的旨意中;帶領基督徒夫妻,彼此接納、彼此委身,作光作鹽,藉著婚姻,榮耀天父聖名。阿們!

  • 研究發現讀聖經比運動更有益身心健康

    研究發現讀聖經比運動更有益身心健康

    美國聖經協會(American Bible Society,簡稱ABS)近日發布的研究報告指出,相較於運動、冥想或與朋友相處,閲讀聖經在減輕壓力、緩解焦慮和孤獨感、提升希望感等方面更具成效,是一種更有效的自我關懷方式。

  • 美國教會借匹克球運動拓展社區與福音事工

    匹克球(Pickleball)已成為美國增長最快的運動,如今約有近2000萬人參與。而如今,教會也開始利用這項熱門運動建立社區關系,甚至拓展福音工作。

  • 唐崇榮牧師發文悼念:約翰·麥克阿瑟安息主懷,享年86歲

    「如果你還不認識約翰·麥克阿瑟,那你可能尚未意識到他為這個世界帶來了多麼巨大的貢獻。他留給世界的是一個滿載講道與寫作的屬靈遺產。」印尼佈道家、STEMI國際事工創辦人唐崇榮牧師説。

  • 專訪華人護教學者駱德恩博士 為辯明真理尋索「不信的理由」

    華人護教學學者駱德恩博士( Dr Andrew Ter Ern Loke)新出版英文新書《The Biggest Questions of Existence》,以謹嚴的學術思維、深入淺出的文字,將多年來刨根究問的難題逐一解答。《基督日報〉訪談駱博士, 對他為何投身護教學、護教方法以及他的文化護教使命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 約翰·派博:關於全球宣教與狹隘的民族主義

    「9·11」事件之後,這個世界更需要被提醒:美國人並非等同於基督徒。我們「首先不是美國人、加拿大人、英國人、俄羅斯人,或尼日利亞人。在每一個國家,我們都是寄居者。我真想站在高樓頂上,對所有民族主義傾曏者大喊:『在每個國家裡,我們都是寄居者!』」寄居者,意思是「在美國,我也是一個異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