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基學院基督教文化節昨日開鑼,崇基神學院教授温偉耀博士從從聖經角度談盼望。豐富感性的他更談及自己從女兒而來、令他對基督教的盼望深有體會的經歷。 基督教不是悲觀 而是描寫現實 談盼望之先温博士談及悲觀。有人説聖經將世界看得很悲觀,但他不以為然,認為聖經只是説了現實本身。「過去十年在經濟、生態領域都有不好的消息,災難片亦大受歡迎。80年代德國社會學家Ulrich Beck講「risk society」,Anthony Gidden亦預料全球化會令全球面對不可避免的災難性危機。聖經不過給了這樣的情緒一個詮解:是的,我們在這個世界充滿悲觀的情緒。 温博士認為,基督教看到人都是受上帝的創造,在現實的情況下自然趨勢都必然從有序到無序、從好變壞—人從健康到身體衰敗、物質變質腐朽、人總是互相殘殺和爭奪。「但是」,所有受造之物亦不甘於如此,人亦不甘於自相殘殺,不甘於身體敗壞。中世紀阿奎那(Thomas Aguinas) 認為人追求生存、向好,向善,追求心靈的美德—受造之物雖悲情,但仍然有期待和盼望。 從第八章後面亦看到,悲情的盼望終轉向樂觀的盼望,而當中關鍵的轉捩點是上帝的靈和恩典,令我們得與上帝和好。這聖靈不只是一種簡單的安慰,而是上帝付出了很大的代價才能給我們的。但基督徒成上帝的兒女後仍然有「本性」與「超性」的張力,即人性與神聖的差異。而聖靈的介入,令人處在這兩種張力中仍有樂觀的盼望。 女兒:因為爸爸在開車 他分享了從女兒口中學到課的一次難忘經歷,此經歷令他在人生最低潮時給予他支持。他在英國讀博士時,一次他帶同妻子和女兒到德國。到德國之先他必預半夜起來開車到英國南部的港口,然後再坐船到德國。在開車的途中,當時五歲的女兒對外面黑漆的風景及陌生的旅程顯得有點不安,因此不停發問:「爸爸去什麼地方﹖」「去德國。」「什麼是德國﹖」「德國是一個地方。」「德國在哪裡﹖」「在很遠的地方。」「爸爸你去過德國嗎﹖」「未去過。」「你未去過,為什麼懂去呢﹖」「我看地圖就知道了」,如此一直問,但兩小時後女兒安靜下來了,他回頭看看女兒還醒著,便反過來逗她説話,問她:「我們去哪裡呢﹖」「德國。」「德國在哪裡﹖」「不懂。」「不懂德國在哪裡怎麼你不再問呢﹖」 這時女兒説了一句有意思的話:「因為爸爸在開車。」這句話温博士當時覺得沒什麼關係,但突然明白了女兒小小的腦袋想了兩天,明白再問也沒意思,但她只要知道一件事就夠了:她知道開車的是爸爸。她知道爸爸是誰,認識爸爸就夠了。這句話給温博士很多安慰和提醒。 樂觀的盼望‧無框框的盼望 他説:「樂觀的盼望有什麼不一樣﹖因著有『回顧』,我們肉眼看不到的福氣能看到,因有了上帝的眼光——人本來只能看到現實發生的事,而是看到背後有掌管的上帝—透過信心能看到那看不見的。」他又以刺繡作例子比喻人生,從後面看,人生就好像看著一堆沒意義、顏色不協調的亂線,但有聖靈介入的人生會知道反過來是一幅漂亮而有意義的圖畫。 他又説,有聖靈的盼望的人能看到「萬事都互相效力」。他説:「人往往只看到現實的背景,但有上帝的靈的人能看到表面看不到的後面總是萬事互相效力,事情的發生看來沒什麼關係,但實在有原因。……世界上的事情看來好像分開,好像很多衝突,但信心的眼光能看到後面有上帝的手,他不會弄錯人生的任何。萬事互相效力這只有超越的信心和眼光才能看到。」 有上帝的人在一切的苦難中我們都知道能得勝,在患難中仍然可以有頌歌。他以「無框框的盼望」來形容這種狀態:「人的盼望都有內容,但基督徒有一種特別的盼望有沒內容、沒框框的盼望,就是給上帝有絕對的信任,讓神填寫當中的空白。我有我的盼望,但終極的盼望讓上帝來填寫。當一個人能有沒框框的盼望時,他達不到,因為沒有把他的東西填上去,這個就是最終極的勝利。」 最後他説:「受造之物是有悲情,我們可能想去改變想達到公平、公義,把可以改變的都改變過來。但是最終極的盼望是從上帝而來的超然的盼望,最後最高峯的盼望讓上帝來填的話,你的人生就沒有被打倒的一天。」
-
【使命商道論壇】使命營商之道:要喜歡傳福音,亦要喜歡做生意!
City Director 白金銘(Jimmy Pak)2000年設立一家IT和商業顧問公司,5年前與職場學院(IMT)的創辦人保羅·史蒂文斯(Paul Stephen)建立了香港職場轉化學院。他在會上說,基督教信仰的企業家和社會業界在人類歷史上曾經帶來非常重要的影響,包括廢除奴隸及讓小兒麻痺症消失。他相信基督徒聚在一起發揮影響力時能解決社會一些深層的問題。
-
好萊塢明星分享洛杉磯大火動態 表示「我們信靠上帝」
好萊塢明星克裡斯·帕拉特(Chris Pratt)在洛杉磯附近的野火發生後首次回到家中,並於1月22日更新了災後動態。這位直言不諱的基督徒通過社交媒體發布視頻,感謝大家的禱告和支持。他表示,盡管損失慘重,但「我們堅韌,並且信靠上帝,把這一切視為一種祝福。」
-
帶著「重刑犯身分」就職的總統
川普是美國有史以來第一位被判重罪,帶著「重罪犯烙印」上任的總統。「愛與衝突和睦事工」會長劉哲沛律師從法律和信仰的視角,將川普的經歷與保羅在捆鎖中的福音見證相聯系,強調悔改、更新和恩典在基督信仰中的核心意義。他也指出,無論世人的身份如何,每個人都可以因信靠耶穌基督而被赦罪,成為神的兒女,獲得真正的自由與盼望。
-
教會是罪人而非罪犯的避難所:福音派領袖支持執法進入教堂
家庭研究委員會主席、政治家和福音派領袖託尼·帕金斯(Tony Perkins)公開表示支持特朗普政府的移民執法新政策。他強調:「教會是罪人的避難所,但不能成為犯罪分子的庇護所。如果這些教堂收留了謀殺犯、強奸犯或其他非法進入美國的犯罪分子,那麼政府完全有權力進入並將他們帶走。」
-
約翰·派博回答:一年的讀經計劃開始了 如何把聖經故事運用於個人生活?
在最新一期的《問約翰牧師》播客中,約翰·派博牧師探討瞭如何將聖經中的故事運用到個人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