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捨慾望 芬蘭動畫《最後的編織》發人深省

cul_20140527_the_last_knit.
《最後的編織》(The Last Knit)畫出人生真像,促人們割捨慾望,適時放手。(圖:網絡)
芬蘭一條7分鐘的動畫《最後的編織》(The Last Knit)畫出人生真像,促人們割捨慾望,適時放手。

短片出自芬蘭動畫家Laura Neuvonen之手筆,他在2005已完成這作品,Youtube上被點擊超過30萬次。影片近日被翻譯成中文版本,不足兩月在Youtube已被點擊逾50萬次。

為短片配上中文字幕的後製人作出解讀:「片中女子執著的編織象徵意味濃厚,你可以看做是對夢想,對名利,對各種割捨不下慾望的追逐,女子企圖通過加速編織使自己脱離懸崖,但又自信自己不會為圍巾所縛,便捨棄了可以救命的剪刀,最終只能為圍巾所累。所幸影片最終,歷經艱難後重獲新生的女子,終於勇敢扔掉了操控她的織針,對著剪刀若有所思。」

「我們是否已懂得在還來得及的時候,拿起那把伸手可及的剪刀,大手一揮剪斷所有的纏累浴火重生?我們是否已明白,一切的痛苦是來自我們不願意放棄,不忍割捨的盲目情感與貪婪!」

《聖經‧傳道書》不少經文回應人們執著堆積「擁有」的人生,值得反思:

「貪愛銀子的,不因得銀子知足;貪愛豐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這也是虛空。貨物增添,吃的人也增添,物主得甚麼益處呢?不過眼看而已!勞碌的人不拘吃多吃少,睡得香甜;富足人的豐滿卻不容他睡覺。我見日光之下有一宗大禍患,就是財主積存資財,反害自己。因遭遇禍患,這些資財就消滅;那人若生了兒子,手裏也一無所有。他怎樣從母胎赤身而來,也必照樣赤身而去;他所勞碌得來的,手中分毫不能帶去。他來的情形怎樣,他去的情形也怎樣。這也是一宗大禍患。他為風勞碌有甚麼益處呢?並且他終身在黑暗中吃喝,多有煩惱,又有病患嘔氣。

我所見為善為美的,就是人在 神賜他一生的日子吃喝,享受日光之下勞碌得來的好處,因為這是他的分。神賜人資財豐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勞碌中喜樂,這乃是 神的恩賜。他不多思念自己一生的年日,因為 神應他的心使他喜樂。」 (傳道書5章10至20節)

《最後的編織》(The Last Knit)動畫(中文字幕):
  •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副總統萬斯在CPAC談信仰:基督教不僅是道德準則

    美國副總統JD·萬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動會議(CPAC)上講話時談及個人信仰,他強調基督教不僅僅是一套道德原則,而是建立在耶穌基督死而復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對他的個人生活和工作態度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他的發言被保守派評論稱讚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領袖強調基督教價值觀對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約翰·派博:牧師使用 AI 寫講道稿是「邪惡」的

    人工智能(AI)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其在各行各業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師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幫助他們更有效地完成講道、教學和通訊的任務。然而,知名神學家約翰·派博(John Piper)對此發出了強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惡」一詞來形容牧師使用 AI 生成講道稿的行為。

  • “上帝不會犯錯”:天生獨臂女孩 用行動回應所有質疑

    凱特琳·帕維(Katelyn Pavey)是一個真實的勵志傳奇。她天生只有一隻手臂,卻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難,不僅打破偏見,還成功進入大學壘球隊,實現了自己的運動夢想。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質疑者證明:“上帝不會犯錯。”

  • 背誦聖經的力量——寫在「全美聖經比賽」之後

    《紐約時報》2024年11月報道了在佛羅裡達州奧蘭多舉行的第16屆「全美聖經比賽」(National Bible Bee)。約360名兒童和青少年齊聚一堂,參與這項比賽,其口號是:“認識神的話語,並使祂被人認識。” 對於許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來説,最令人驚嘆的是,在15至18歲組別的比賽中,參賽者需記憶近1,000節經文,總計超過20,000個單詞。

  • 《大衞王朝》:大衞王的傳奇即將登陸 Prime Video

    講述聖經人物大衞從少年成長為以色列歷史上最偉大君王的劇集,《大衞王朝》(House of David),將於 2 月 27 日通過亞馬遜 Prime Video 全球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