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布首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强调"宗教信仰自由"

中国官方2009年4月13日发布了《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明确了未来两年中国政府进和保护人权方面的工作目标和具体措施。这是中国发布首个国家人权行动计划。

行动计划全文约2.2万字,包括导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保障、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保障,少数民族、妇女、儿童、老年人和残疾人的权利保障,人权教育和国际人权义务的履行及国际人权领域交流与合作等六部分。

在"公民权利与政治权利保障"部分中,行动计划强调了"宗教信仰自由",内容包括:

一、全面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切实保障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二、依法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维护宗教团体、宗教活动场所和信教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完善相关配套规章,制定相应的地方性法规和规章,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四、保护公民不被强制信仰或不信仰宗教、不因宗教信仰而受到歧视,保障宗教信徒的权益;

五、尊重少数民族的信仰传统,保护少数民族宗教文化遗产。继续投入必要资金用于维修少数民族地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的寺庙和宗教设施;

六、充分发挥宗教界在促进社会和谐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开展社会公益慈善活动,探索宗教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方法和途径。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国际人权组织纷纷对该行动计划的发布表示欢迎﹐不过一些组织表示,该计划过于含混、避开了关键问题,包括对言论和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

位于纽约的人权观察(Human Rights Watch)的研究人员Phelim Kine评论指,这份行动计划是把政策规定、现行法律法规和已经做出的人权方面的承诺混杂在一起的产物。他说,该计划没能解决实际问题,包括非法拘禁和对言论和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

国际特赦组织(Amnesty International)则批评说,该计划以牺牲政治权利为代价,强调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不过组织同时也表示,如果承诺的改善都兑现了,将是中国人权事业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担忧的六大趋势

    2025年全球基督教令人担忧的六大趋势

    全球基督教的发展趋势中,有许多令人鼓舞的迹像,但并非所有趋势都值得庆贺。一份全球基督教状况报告揭示了一些严峻的现实,这应当激励基督徒更加热切地祷告,并坚定履行大使命。

  • 美副总统万斯在CPAC谈信仰:基督教不仅是道德准则

    美国副总统JD·万斯(J.D. Vance)在2月20日的保守派政治行动会议(CPAC)上讲话时谈及个人信仰,他强调基督教不仅仅是一套道德原则,而是建立在耶稣基督死而复活的信仰之上。他也提及,信仰对他的个人生活和工作态度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他的发言被保守派评论称赞有"非凡的福音清晰度",也反映保守派领袖强调基督教价值观对政策制定的重要性。

  • 约翰·派博:牧师使用 AI 写讲道稿是"邪恶"的

    人工智能(AI)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其在各行各业中扮演著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如今,也有牧师和基督教事工思考,AI 是否可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完成讲道、教学和通讯的任务。然而,知名神学家约翰·派博(John Piper)对此发出了强烈警告,他甚至用"邪恶"一词来形容牧师使用 AI 生成讲道稿的行为。

  • “上帝不会犯错”:天生独臂女孩 用行动回应所有质疑

    凯特琳·帕维(Katelyn Pavey)是一个真实的励志传奇。她天生只有一只手臂,却凭借坚定的信念和不懈努力,克服重重困难,不仅打破偏见,还成功进入大学垒球队,实现了自己的运动梦想。她用自己的行动向质疑者证明:“上帝不会犯错。”

  • 背诵圣经的力量——写在"全美圣经比赛"之后

    《纽约时报》2024年11月报道了在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的第16届"全美圣经比赛"(National Bible Bee)。约360名儿童和青少年齐聚一堂,参与这项比赛,其口号是:“认识神的话语,并使祂被人认识。” 对于许多非基督徒乃至基督徒来说,最令人惊叹的是,在15至18岁组别的比赛中,参赛者需记忆近1,000节经文,总计超过20,000个单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