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很出名的神學家講到他大戰時當隨軍牧師的體驗,他說:“在軍隊裏,大家看牧師都把他當成上主的代表。”他接著說:“如果把當年的印象和記憶加以整理,可以發現他們心目中的牧師,應該有以下三種特別的品質。”
他們希望牧師能瞭解他們、關心他們、把他們當做一個個的人。
保羅•圖尼爾在《醫生手冊》這本書裏談到現代社會的群體化傾向,個人失落在群體中。今天的趨向,是個人不再是一個人,而是一張表格上的號碼,檔案中的一張卡片。圖氏說:“一個醫生容易犯的大毛病,是不把病人看成一個人,只把他當成一個肺病或是膽病的病案。”
我們生活在一個用號碼、卡片來代替人的時代,可是人的一個基本需要卻是希望大家把了當作一個人。在教會裏面,每個人都有權利要求被當成人來看待。
在世人眼中,他也許只是一個號碼,但在天父眼中,他是有姓有名的一個人。在上主的教會裏,人都應該是人。
他們希望牧師清楚他們的狀況,瞭解他們的處境。
要是一個人既不認識也不瞭解他們的問題、體驗和盼望,對他們毫無用處。以西結把天父的資訊帶給被擄的人,他自己雖然沒有被擄,但是他說的話值得在這兒重述:“我就來到提勒亞畢,住在迦巴魯河邊被擄的人那裏,到他們所住的地方,在他們中間憂憂悶悶的坐了七日。”(結三15)幫助人的秘訣是:“到他們所住的地方,坐在他們中間。”這也是為什麼天父要借著耶穌親自來到人間的道理。
Like Us on Facebook
他們希望牧師能替他們向天父說話,也把天父的話告訴他們。
做牧師要能把信徒的禱告、需要和要求設法帶到天父那裏,又能把神的資訊帶回來滿足他們的需要。
這真是偉大得不得了的任務。要完成這任務,必須在生活上同時親近上主和人。他要像古時的大祭司,是天父和人之間的橋樑。
我們在這裏所思想的,雖然只是牧師的工作,但這些要求不應該只限于教牧人員,每個基督徒對他四周的人都應該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