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媒體:基本道德缺失是國家最大傷痛

「一個缺乏恒定統一的價值觀、缺乏信仰的民族,不可能成為一流的民族。」
2009 六月 4日, 星期四 19:02

日前,中國主流媒體之一的《中國青年報》發文章對近日發生的很多社會悲劇進行思考,「最近,有些新聞、有些故事耐人尋味,把這些讓人憤怒或感慨的事件綜合考量,可發現其反映的更深層次問題」——即基本道德的缺失,這是中國最大的傷痛。

文章舉出一個最近發生在北京的一個案例:一女車主被綁架,掏出錢、信用卡並告知密碼後,依舊被歹徒勒死。作者王沖表示,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其共同點在於,涉案人員缺乏最起碼的道德底線。對此,有人喜歡歸咎於制度層面,呼籲加強制度建設和法制建設。但他認為,從蘇丹紅到毒奶粉,從貪污腐敗到礦難不斷,從習水的學生到巴東的弱女子,其背後乃是基本道德的缺失。

為什麼在「道德」前面加上「基本」二字?作者說,中國人長期以來在評比道德楷模時,總是喜歡誇大,動輒就是見義勇為、捨己為人;動輒就是甘於奉獻、為國獻身;動輒就是母親病逝卻依舊堅守崗位,超出了常人可接受的範圍,因而造成了道德教育的空泛,進而造成道德的缺失,而中國人需要彌補的不是高尚、不是偉大、是遵守基本道德,遵守基本的規範。

作何表示,首先需要提及的是行為的基本規範,比如辦事排隊、過馬路看紅綠燈、碰了人說聲對不起等。本來這些是最基本的常識和基本道德,但不遵守者卻常常看到,遵守規矩者反而成了傻瓜。作者用「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來解釋守規矩。

Like Us on Facebook

其次便是待人接物的基本規範。他舉出台灣著名作家龍應臺所總結的: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智能。

接著,作者提出幾點要遵守的基本道德:第一需要遵守的基本道德是誠實,對眼下的中國社會而言,誠實實際上成了是奢侈品,所以誠實特別需要提倡;第二是平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自由誠可貴,平等價更高;第三是善良,《三字經》裏說「人之初,性本善」,作者說善良的標準可以降低一點,不要求你捨己為人,但盡量做些利人不損己的事情。

文章作者指出,這些看似瑣碎的「小事」,背後實際上是一個民族的價值觀。雖然中西價值觀、發達地區與落後地區有很多不同之處、但人總是有共同追求的東西的,任何民族也不會拒絕誠實,拒絕善良,拒絕平等。之所以出現這種爭論,是因為本民族文明的傳承,遭遇了「文革」式的毀滅和隨之而來的物欲侵襲,對自己民族的不自信,外在反映是基本道德的缺失,而實際內涵是價值觀和信仰的缺失。

最終作者說:「價值觀很重要,因為它決定了一個社會如何面對現代化的挑戰──與自由市場能否接軌、對全球化的競爭能否適應、政府治理的清廉與否、公民意識是否建立等。一個缺乏恒定統一的價值觀、缺乏信仰的民族,不可能成為一流的民族。」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