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愛的聯結

2009 六月 8日, 星期一 19:38

作者:蔡佩芬 (Serena Pay-Fen Wang)

「如何使我的孩子們停止打架呢?」

「幫助一個生氣的孩子最好的方法是什麼?」

「怎樣可以説服我的女兒按時睡覺?」

如果你像大多數的父母一樣,想尋找一個實用的方法來解決各種的問題,那麼,你需要掌握一些爲人父母的技巧;而有效地與你的子女聯結是個非常重要的方法。

但是,你是如何與你的孩子建立關係的呢?你是用愛的方式—近距離及友好「面對面引起他注意」,或是「惡狠狠地大喊」呢?當然,兩個方法都可能引起孩子的注意,但是我們都很清楚,後者會傷害孩子的感情,而我們也要付上了慘重的代價-緊張的關係。

「積極父母教養聯盟Positive Parenting Network」的創啟人傅薇琪Vickie Falcone,她建議的「與孩子有效聯結的八個步驟」供你參考,也许你可以從中得到一些訣竅。

第一: 設定聯結的目標

在你同孩子們對話之前, 無論他們是在安靜地玩,還是正在打架,請花幾分鐘堅定一下你自己,決心要利用這個機會來與孩子們聯結。我們常習慣於用破壞性的思想(如﹕這個孩子就是讓人操心),命令(如﹕他最好老老實實去洗澡,不要廢話)或是武斷(如﹕我受夠了你們兩個,總是吵架!)。請務必改變負面思想的習慣,努力地改善你先入為主的批判態度。

Like Us on Facebook

第二: 面帶微笑

一個微笑會馬上放鬆你面部肌肉。「唇邊小小的微笑,可以奇妙地讓我們安靜下來,讓我們重獲以爲失去的平安吧!」

第三:配合孩子們的視線

這意味著坐在地上、蹲著或者乾脆抱起孩子與他的視線平衡,這樣你就建立了平等認同的關係。

第四: 友好的目光接觸

讓你的眼睛微笑,並不是一瞥,一閃。微笑三秒鐘或深呼吸一下,請聯結到你孩子的靈魂。

第五: 愛撫你的孩子

使用愛的觸摸,在獲取孩子注意的同時,可以表達我們的關心及愛。

第六: 全神貫注

把你手中的咖啡、報紙放在一邊,放下一切雜事,百分百地注意你的孩子,思想你要說的話,及希望孩子如何做。

第七: 用詞精簡,多聽少說

當我們不聽孩子們述說就批評、教導時,我們就切斷了與孩子們的聯結。如果重覆這樣的惡習,久而久之,孩子們會養成「父母耳聾症」。

第八: 提供資訊或詢問問題

若用詢問或資訊開口,而不是命令,你會注意孩子們通常會思考而不是反抗。

這八個步驟幫助你與孩子建立良好溝通,不用大喊、嘮叨、祈求、威脅、操縱等更惡劣的方法。當我們用負面的動機時,我們會破壞與孩子間的關係,疏離我們作父母最寶貴的産業。

你隨時都可以同你的孩子建立愛的聯結,比如:

- 當他們很滿足時

- 要平息一場爭吵

- 當你或孩子們有需要時

- 分別一段時間後

- 想引起孩子們的注意力

- 代替大喊和威脅

- 家庭固定活動

無論你想平息爭吵還是試圖讓孩子按時睡覺,你會發現這八個步驟會幫助你與孩子們的互動更加和諧。但是,無論你與孩子的聯結關係如何,你的童年如何,你的原生家庭傳統如何,你的孩子非常需要一個值得回憶的童年,千萬不要因為自己從小與父母關係疏遠,而不習慣與孩子親近,作父母的應該常用行動表示你愛他,以及對孩子的肯定,父母主動並且不帶條件的愛最能滋養培育出孩子健康的自我形象。

親子聯結活動

中國作家竹君女士從事婦女工作多年,在她所寫的《愛的雕琢》一書中,對中國家庭的問題提出很多寶貴的建議,她建議父母應刻意安排與孩子「一對一的時間」,與孩子做些他們想作的事情時,孩子會感受到被父母重視,在情緒上能因著被愛而得到滿足,他的性格會較健全及自我形象會完整,這實在是建立親子親蜜關係之秘方,以下是些營造美好親子聯結的建議。

1. 在家一起作糕餅、點心,教孩子學看食譜。

2. 去快店共進午

3. 讓孩子選擇活動地點。

4. 嘗試一些新經驗,比方說搭乘不同的交通工具,如:火車、小型巴士。

5. 逛小動物店。

6. 遊公園。

7. 參加孩子班上的活動,或者花半天到課室陪他。

8. 一起騎腳踏車。

9. 早起爬山。

10. 打球。

11. 去吃冰淇淋。

12. 共同研究一種小動物,包括去圖書館找資料,去野外採標本。

13. 一起去探望他想見的朋友。

建議您每次與一個孩子約會,尤其是假期時,孩子在家時間較長,可以做些優待卷(coupon book),上面寫好日期、地點、活動內容,並且用漂亮貼紙作裝飾,找理由送給孩子,孩子們都會如獲至寶,天天期盼約會的來臨;與孩子每次的單獨約會都會與孩子有些聯結,孩子也更能深刻地感受到他們是被愛、被肯定的,親子之間的關係也就更親蜜了,朋友們你願不願意特別花些時間與您的孩子共度一些快樂時光呢?

作者簡介

蔡佩芬現任「加拿大學園傳道會」 中國網路事工主任,負責編輯出版新麗人網路雜誌,丈夫王大慶牧師在北加州灣區基督之家第一家牧會,育有三位兒女。請上網《新麗人》瀏覽更多她的文章。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