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atricia Depew
「耶穌出來,見有许多的人,就憐憫他們,治好了他們的病人。」(馬太福音14:14)耶穌教導他的信徒要關心、同情貧困的人。今天世界上有一個地區,迫切需要我們的祈禱與關心,這就是非洲下撒哈拉(指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區)。儘管有國際性、國內性和地區性的醫療救助,下撒哈拉的人們正在遭受世界上最嚴重的疾病折磨。下面我們介紹一下他們所遇到的健康問題。 免疫缺乏綜合徵,也就是著名的愛滋病,是一種致命的病毒,它影響人的T型淋巴細胞,降低人體防禦各種疾病與細菌的能力。2007年,下撒哈拉有一百七十萬新發現的愛滋病患者,而當年全球愛滋病患者的總數達到二千二百五十萬人。在這些患者中,一千三百萬是婦女,年齡在十五至二十四歲之間,二百二十萬是兒童,被攜帶愛滋病毒的母親所感染。2007年,有一百六十多萬人死於愛滋病。這種不斷蔓延的流行病已經使一千二百萬兒童成為孤兒。愛滋病已經摧毀了下撒哈拉的教育、工業、農業、運輸、人力資源和經濟。 世界衞生組織估計,從1990到2005年,非洲的結核病發病率增加了一倍多,由當初的每十萬人一百四十九例上升到目前的三百四十三例,並且這個數位正在繼續加大。這種情況有多種原因,其中HIV陽性人羣的結核病發病率比HIV陰性人羣高五十倍。由於缺少適當的醫療救助,90%的結核病患者在幾個月之內死亡。其他原因還包括:缺少治療結核病的藥物,人體對藥物的抵抗力,人們(尤其是難民)的健康狀況惡化等。 在下撒哈拉,许多人患瘧疾。據估計,全球每年有一百萬人死於這種可預防的疾病,其中90%是非洲的年幼兒童。昏睡症、河盲、黃熱病、霍亂、南非啤咬熱、伊波拉病毒、馬伯格病毒等在非洲國家中很常見,而在發達國家卻很少出現。一度幾乎滅絕的脊髓灰質炎的患者數量不斷增加。此外,各種易被忽視的熱帶疾病(簡稱NTD)正在折磨幾百萬非洲人。常見的NTD包括:腸道蠕蟲傳染病、十二指腸病、寄生蟲傳播的疾病、沙眼、眼部細菌傳染病等。在全球各個不發達地區中,有八千四百萬人患有這些疾病,其中八百萬人視力損壞或失明。
默想:
減價 ──背了(一) 「有敬虔的外貌、卻背了敬虔的實意.」〈提後3:5〉 路加福音十四章28節對代價下了個評語,主耶穌説,你若想得到神提供的東西,別期望會有減價。先算一算代價,神從不會減價出售。等等!你認為神提供的東西都是免費的嗎?如果你聽福音派説的話,就會重覆聽到,神的赦免是白白給的,你不需付一毛錢,只要接受就行了。我不曉得我們是怎麼弄出那個市場口號的。主耶穌説,悔改這整件事,是要花極大代價的。保羅説它會要我們的命,不要沒準備要付代價就來。悔改中惟一免費的部份也不是不付代價的,不是嗎?我不用付那昂貴的代價,惟一的理由,是主耶穌已為我付上了那代價。不是不付代價,而是要另一人來付。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