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作家訪問中國 透視近代歷史中的「光與鹽」

2009 十一月 2日, 星期一 11:39

著作《光與鹽——探索近代中國改革的十位歷史名人》的其中一位作者從美國遠赴中國,與當地的學者一起交流,就中國民族如何傳承歷史文化遺產深入探討。

據中國《福音時代》報導,現為弗吉尼亞州美國喬治梅森大學的研究教授、世華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的作者李可柔(Carol Lee Hamrin)日前在北京舉行題為「尋找失落的傳承」的交流會,並特別邀請到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后導師何光滬及其夫人、中科院宗教研究所的石衡潭博士等嘉賓出席。

李可柔介紹《光與鹽》一書的內容,包含了宗教與公民社會、基督教世界觀和現代性,以及中美社會和文化交流史三個主題。

李博士是中美建交後首批來到中國的美國人之一,因此她對於兩個國家的比較歷史甚有研究。按照歷史的次序,她解釋了十九至二十世紀在美國和中國所發生的政治變化如何影響到基督教的發展。在紛亂的大環境背後,李博士指出,仍有一些傑出的華人基督徒在默默地為步向更美好的中國而奮鬥。

《光與鹽》一書中,就有其中十位人物的故事,有的是教育、醫療、媒體、外交領域中的先驅,有的是婦女運動、民事機構和社會工作的領導者。他們帶著一顆服侍的心,以卓越的職業技能,順服上帝的呼召。

十位人物分別是中國留學生事業的先驅、「幼童留美」奇跡的創造者容閎;「清華」第一任校長唐國安;中國醫學界最早留學美國的女醫生之一石美玉;中華基督教青年會雜誌主編「儒者基督徒」範子美;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第一位華人總幹事丁淑靜;西南聯大校長、著名教育家梅貽琦;中國現代婦產科醫學奠基人之一林巧稚;華中大學(現華中師範大學)第一任華人校長韋卓民;中國第一位女大學校長吳貽芳及中國平民教育(鄉村建設)第一人晏陽初。

Like Us on Facebook

十位傑出人物的影響不限於中國本國,也達到國際的層面。作為哲學家、教育家的華中大學校長韋卓民,曾代表中國基督教協進會多次參加國際會議。他也是首位最早提出「普世基督教」概念的人。目前,這已經成為很多學者研究的熱門話題。

爭取女性平等權利的吳貽芳也是佼佼者。她多次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會議,例如於芝加哥舉行的國際婦女代表大會、印度舉行的國際宣教大會等。1945年,聯合國在舊金山成立。中國派出了10人的代表團,她是其中唯一的女性,也是在聯合國憲章上簽字的四名女性之一。

回應作者李博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何光滬教授坦言,過去中國人對於外國歷史的人認識過分片面,今天隨著中國在世界地位上的崛起和提升,中國人有需要「確實地全面了解歷史」,特別是「中美兩國人民友好互助的歷史」,當今無數國人忘記了,或根本不知道歷史的這一面。

「在中美關系對全世界影響越來越大的今天,回顧這段歷史,對於兩國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美好明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何博士說,《光與鹽》一書向讀者展現的就是這段失落的歷史的圖畫。

何博士相信,中國開放改革仍然是「未竟的事業」。他說,「為了繼續未竟的事業,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美好,我們需要學習這些信心偉人留下的舍己奉獻的高尚精神。正是因為這種精神,讓他們愛人如己,在流俗腐敗的環境中抵制腐蝕、抗拒不義、尋求人生真諦和歷史亮光。」

何博士特別向現代中國有幸能夠識字讀書的年輕讀者推介《光與鹽》,鼓勵他們「不但要讀這本書,更要深長思之,並且起而行之」,參與到中國的改革大業當中。

《光與鹽——探索近代中國改革的十位歷史名人》,中國檔案出版社,定價人民幣28元。中國書店有售,請參考網站: http://www.guangyuyan.comhttp://www.zdlbooks.com.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