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現存惟一一幢有基督教背景的大型建築———上海基督教青年會(YMCA)大樓一年之間下沉了整整6釐米!
這座被列為上海市文物保護單位的近代優秀建築建於1931年,至今仍容納了包括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中華基督教女青年會全國協會、上海基督教青年會、上海基督教女青年會等多個基督教團體在內辦公,辦公室以外的地方則被辟為青年旅館。然而在去年6月,某公司一幢高達10層的大廈開始在與大樓相距僅13米的地方破土興建,這一工程破壞了大樓地基所在的軟土層,致使YMCA大樓地基下沉、樓體地板拱起、牆壁開裂滲水達160多處。這座歷史的活見證已經是岌岌可危。
然而,上海YMCA大樓的遭遇在當地並不是絕無僅有:《上海青年報》報導,幾天前,上海市天山路某弄兩戶居民共四口人煤氣中毒,原因是地面發生沉降,硬生生將地下一根口徑300毫米的煤氣管道折斷。僅過了一天,就發生了上海市浦東茂興路一個多月間地面的第3次塌陷。而僅在一年多前發生的那場轟動全國的上海軌道交通四號線坍塌事故,原因也是地面沉降。
最近接連發生的沉降事件,再一次勾起了上海市民對這道嚴峻課題的關注。上海市房地資源管理局最新統計資料顯示,今年第1季度上海地面平均沉降0.72毫米,比去年同期增加0.15毫米。其中中心城區平均沉降0.84毫米,比去年同期增加0.12毫米。最嚴重的陸家嘴金融貿易區,一年間下沉了3釐米多。
Like Us on Facebook
研究表明,目前上海地面的沉降7成是由於地下水過分開採,3成來自高層建築和市政重大專案建設的影響。但在高層密集區,建築對地面沉降的影響遠大於地下水。高樓林立的陸家嘴地區,沉降達每年12至15毫米,且無減緩趨勢,據此推算,每10年就要沉降相當於一級臺階的高度。
“上海市區的沉降比郊縣要嚴重得多,說明高樓大廈是重要因素。以浦東金茂大廈為例,半徑100米範圍內的沉降量出奇地驚人。”上海市城市規劃院浦東分院副院長沈國平對《上海青年報》記者說。他介紹道,經上海規劃局批准的高層(18層以上)建築現有7000多座,近10年來,平均每天就“站”起一座高樓,這幾年間數十層的摩天大樓更是層出不窮。
上海市城市規劃局有關人士對記者表示,上海人引以為傲的“上海高度”、“越高越好”,在沈默的土地危機下面臨著新的考量。
有關專家告訴記者,上海的地面沉降情況引起了上海市政府的高度重視,政府已採取一系列對策,包括對高樓“降高度、降密度”的控制,以及地下水回灌等。但控制地面沉降還需進一步努力,僅僅靠市政府和規劃局的重視,也還是不夠的。有專家建議,上海可以像國外一些城市那樣建立地面沉降情況的動態資料庫,使各區域的地面沉降值能隨時提供給規劃局,便於即時掌握、有效應對,也有助於各區域把管理落到實處。
而據《新聞晚報》報導,針對日前引起普遍關注的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大樓沉降事件,同濟大學地下建築專家說,本市地面沉降監測早已開展,並可以利用地基處理等技術不讓大樓繼續下沉。
同濟大學岩土加固與測試研究室、地下建築專業博士高彥斌說,類似上海YMCA這樣的單體建築,只要採取地基處理技術——即打樁、加樁、讓地下土由軟變硬等方式,就能控制沉降。“前提是建築周圍的環境問題,以及怎麼保證歷史性建築的安全。”他又補充道。
針對上海地面沉降問題,上海市研究人員說,處理的“關鍵是保持穩定,延緩沉降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