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維仁博士:婚姻的探戈與華爾茲

2013 三月 1日, 星期五 14:40

作者:黃維仁博士

在譜入大半生命的婚姻舞曲裡,你願意跳一支你(我)進我(你)退的探戈,或是全場圓融滑轉的華爾茲? 我們都知道有親密感的婚姻才會覺得甜蜜,然而並非所有的夫妻都能享有你儂我儂的親密感,但只要願意花工夫、彼此尊重,有心學習建立關係的技巧,那麼天下眷屬都能成為有情人。

建立親密感的關鍵在於兩人間能夠彼此信賴,彼此間的信賴又築基於兩人關係中的安全感。唯有在安全的情境中,你才能放下心理防衛,向對方敞開心門,看到你內心深處最隱密、最脆弱、最赤裸也最真實的部分。

從傾聽到了解

關係中的安全感既然這樣重要,如何才能讓對方與你相處時有安全感呢?關鍵在於有顆願意傾聽並從中不斷了解對方的心。讓對方知道,不管他所分享的是什麼,即使我們的看法不同,你也願意以尊重、專注、接納、守密的態度傾聽。你不會隨便批評、指控,相反地,你會設身處地深入了解對方的想法與感受。愈能如此對方愈能把你當成知心、可信,讓他有安全感的人。

為了能與伴侶建立安全、信賴,彼此能無所不談,分享人生種種經驗與感受的親密關係,兩個人都需要學習了解,並處理自己與配偶的「深度心理情結」。

觀察你在日常人際互動中各種情緒反應,可以幫助你了解自己潛意識有哪些「心理情結」。情緒反應愈超乎尋常,就愈是能深入自我了解的良機。

Like Us on Facebook

若懂得把握這些自我探索的機會,透過激動的情緒,你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潛意識中種種心理情結,學會滿足自我的心理需求,進而建立你儂我儂的親密關係。

原生家庭的影響

在討論「核心情結」之前,必須先介紹「原生家庭」與「移情作用」等心理學上的觀念。人一生有兩個家,一個是你從小成長的家,也就是有父母照顧的家,叫做「原生家庭」。另一個是長大成人以後重新建造,你自己「當家」的家,叫做「再生家庭」。深度心理情結的產生與個人在原生家庭中的經驗息息相關。原生家庭塑造人的個性,影響人格成長、管理情緒的能力,更為個人成長後人際互動的模式定型。

「移情作用」是指在原生家庭成長時所經歷的強烈情緒經驗,會在成長後的成人世界,尤其與當前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些人(例如配偶或子女)相處時,重複浮現。

每個人身上都帶有若干心理情結。專以客觀科學方法研究「移情作用」的心理學家魯伯斯基發現,對大多數人而言,在他們心理情結中有某些特別敏感、一觸即發、人際殺傷力特強的「超級按鈕」,就稱為「核心情結」。

核心情結極易在日常生活中毫無防備、意想不到的時刻,以超凡的強度,被我們生命中最親近的人(通常是配偶)引爆。

中國有句俗語說:「不是冤家不聚頭。」臨床上筆者也見過釵h「絕配」。先生若是「急驚風」,不知為何,他所娶到的太太很可能正好就是「慢郎中」。同理,夫或妻自身的「核心情結」往往就是對方「核心情結」的「絕配」,加在一起就產生極強的化學反應,激起又痛苦、又燦爛的生命火花。

彼此連鎖交互反應

文豐與凱莉之間就有著類似彼此連鎖、交互反應的核心情結。他們剛搬到新的地方,雖凱莉想辦法與鄰居交往,但總覺得很難與他們熱絡起來。當她想跟文豐分享缺少朋友、心中寂寞的感受時,文豐卻生氣地對她說:「你煩不煩,只會整天抱怨,為何不讓自己快樂起來,好好過日子?」凱莉心中的苦不但得不到文豐的支持、撫慰,反被訓了一頓,兩人就為此大吵了一架。

隔天,兩人情緒和緩之後,一起平心靜氣地分析吵架的緣由。凱莉發覺,在短短的爭執之中,她竟有兩個「核心情結」被引爆。一個是「怕寂寞」。原來,小時候鄰居沒有同年齡的小孩,她從小孤單地一人長大,所以很怕沒有朋友,再嚐寂寞之苦。她的另一核心情結是:「為何沒有人可以將心比心地聽我訴說心裡的感受?」原來,成長時,凱莉的母親常在她想吐露心聲時潑她冷水,不是不许她表達負性的感受,就是曲解她的意思。因而,當文豐不能耐心傾聽,反而否定她的感覺時,她就產生過激的情緒反應。

文豐也發現自己有個「怕無能」的心理情結。當凱莉在表達孤單、痛苦、脆弱、無助等細膩的情緒感受時,文豐一下子不知道該怎麼幫助她。

他認為自己有責任替凱莉解決問題,而當他解決不了問題時,就覺得相當羞恥。凱莉吐露心聲,無意中引發了文豐心中「怕無能」的心理情結,因而他不知不覺地在心理上自我防衛。他不但不能細心體會凱莉的感受,反而為了掩盖潛意識中的羞恥感,而生氣地指責凱莉不該成天抱怨。原來,文豐小時候也有釵h像凱莉這樣柔細、脆弱的真情,但每當他想表達這些感受時,父母就像许多缺乏EQ的中國父母一樣,不但不懂得傾聽、疏導文豐的情緒,反而告訴他男孩子不可以有情緒,應該要「打落牙和血吞」才勇敢。不知不覺地,文豐就「內化」了父母的行為方式,變成父母的翻版,在自己的婚姻中與凱莉的「核心情結」對上,起了連鎖反應。當他們都領悟到雙方過去的心理歷史如何在目前關係中重現,衝突就開始有了轉機。彼此較能掌握處理問題的關鍵,學習溝通技巧,從傾聽中了解彼此,滿足雙方的需要。

缺乏EQ、從小壓抑、漠視情緒、對自己內在情感世界渾然不覺的人,很難傾聽或了解別人的情緒感受。甚至看到旁人有情緒感受,自己就不安、焦慮、不知所措。像文豐與他的父母,不但不懂得細聽、接納與疏導,反而忙著幫別人否定與壓抑情緒,結果使大家都受傷、麻木,無法更深入地建立相知、相愛的親密關係。

進入婚姻與親密關係最大的好處之一,就是能藉著過去「核心情緒」被引發的機會好好發展EQ,更深入了解自己與他人,幫助彼此成長,使雙方都得到醫治,而兩人的親密關係也能更上層樓。

了解彼此過去的心理歷史,可以為婚姻開創更美好的未來。認識彼此內在心理狀態,也是解決衝突、建立親密關係過程中不可缺的一環。接著讓我們更進一步探討挖掘與處理「核心情結」的步驟。

「心靈回溯」的技巧

要經由當前人際關係引發的強烈情緒深入意識,探討過激的情緒在原生家庭中的根源,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心靈回溯」是相當情緒化的過程,有些人甚至會暫時產生心理退化的現象,重新經歷兒時的傷痛,陷入強烈的情緒當中,一下子分不清楚自己到底人在何處、身處何時(在過去某段時日或是現在)。所以,安全地使用這套技巧之前,身旁最好有人關心你、支持你,懂得細心傾聽,給你安全感。在你深入探索心靈脆弱的部分時,任何「批評」、「論斷」、「越界」,或對你所吐露的心事做種種負面臆測與闡釋,都可能使你再度受傷。因而,你要傾吐的對象必須是讓你「有安全感」的人。可以是與你感情好、能愛你的伴侶,可以是知己好友,或是受過專業訓練,能了解你、讓你信任的輔導者。

以下是「心靈回溯」的五個步驟:

1. 省察過度強烈的情緒反應。

在日常生活中,每當自己對某些人、事或情境有超乎尋常的情緒反應時,就加以留意,尤其是特別強烈、一再重複出現的情緒,很可能背後藏著自己的「核心情結」。

2. 回溯心理歷史。

閉起雙眼,由當前過激的情緒反應開始回想,過去生命中有哪一個情境也曾激發類似的強烈情緒反應。

3. 找出相似之處。

現在與過去的兩個情境能激發同一強烈情緒的人、事、物與互動模式,有何類似之處?

4. 找出相異之處。

現在與過去兩個情境有何不同的地方?有何新資源可用來解決問題?

5. 找出新的應對方式。

研究兩個情境的差異,能否從新的情境中,找出過去舊情境中未具備的條件、對問題分析的能力,與較有效的應對方式?

心靈回溯可以在一個人獨處時自行運用,不過,身邊若有安全的人來幫助我們一步步經歷上述過程,將會更有效果。

黃維仁博士:芝加哥家庭心理診所專業雙語心理治療。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教授,從事臨床心理治療、督導、訓練與教學工作。Focus on the Family國際講員。

本文轉載自《愛家雜誌》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