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褚襄烈牧師
加拿大真愛家庭協會會長
在過去,心理治療歷史一直是從「有問題」的人著手。當然,沒問題的人為什麼需要花錢看心理醫生,或找專家談話呢?也因此,人們總覺得有問題的人才會去找這方面的人。而專家們也一直忙於建立各種不同的理論與治療方法,來解決問題。西方循此軌跡發展出的婚姻治療有四、五十年歷史,然而,婚姻問題越來越大的結果,使得人們懷疑婚姻治療的效果究竟如何?
心理治療師或協談專家像什麼呢?他們像是在湖邊建治療辦公室的專家,坐在舒適明亮的辦公室裡,手拿咖啡,透過一塵不染的落地長窗,無奈望著外面溺在水中,打得難分難解、載沉載浮的夫婦,等著他們發現已經走頭無路,自願進入辦公室尋求幫助。這些夫婦多年來因著各樣問題與衝突,兩人的關係已經遍體鱗傷,在無解、絕望的黑暗中,日復一日的掙扎度日。
美國夫婦平均在六年後才尋求諮商,然而,一半的婚姻在七年內解體。難怪《時代雜誌》在1995年的一份特刊中指出,消費者報導批判婚姻治療效果差,婚姻治療師不具競爭力。這是外行人説的話。事出豈無因?想想看,經過多年肆無忌憚的橫衝直撞,哪個技師能修復從未保養、即將報廢的車呢?
婚姻與家庭教育不同於婚姻治療。婚姻治療理念是指那些婚姻有問題的人才需要幫忙,它雖具療效與教育能,但卻是被動的。他們不能在街上攔人、在湖中拉人,也不能敲他們的門説:「你們有問題,來我這治療!」他們首要的工作就是,等、等、等。
但是,婚姻與家庭教育不一樣,它的理念基於生命是個不斷成長與改變的過程,人們需要不斷學習才得以適應並健康生存。因此,婚姻與家庭教育採取預防式的主動、積極態度,介入人們的生活。它鼓勵在兩人關係好時,甚至在開始一個關係前,就要先學習做健康的自己、認識人,學習、和經營關係。當困難來時,就知道如何處理,而不是靜待婚姻瓦解。
如今,很多治療師已放棄被動、冗長、效微的治療方式。他們主動走到上游,去尋找、幫助、教導夫妻認識彼此、學習有效的溝通、裝備他們處理衝突技巧,避免危機,遠離危險的岸邊,不要掉入湖裡。延伸閲讀:http://blog.sina.com.cn/u/2589841064. smartmariages.com。
研究指出,祖父母若離婚,他們孩子的離婚率增加10%,到孫字輩時更增為65-75%,這是心理上的「離婚基因」。扭轉這機率的唯一有效方法是加強婚姻與家庭預防教育,達到一代受教,拯救三代效。
人的一生在學業和專長上多在不斷受教,唯獨少涉獵於認識兩性差異和人際關係上。婚姻與家庭比工作更容易失敗原因之一是,人們少投資在兩性關係上。箴言 24:3-4説,家庭建立在智慧和了解的基礎上。有知識的家庭,屋中必充滿貴重的寶物。創世記 1:28提到,神交給人管理世界的任務。管理需要以知識分析問題,並加以經營。婚姻與家庭有最複雜的人際關係,並且,由於生活中百分之七十的問題永遠無解,這造成婚姻關係傾向自然瓦解。因此,人若不用心學習兩性知識與投資經營,是不難預後的。
作者簡介:
褚襄烈牧師具神學學士,婚姻與家庭諮商/基督教教育碩士。台、美、加九年牧會經驗。他所開發的「相識與愛的禮讚」-婚姻與家庭教育課程是以聖經為本,研究神如何透過生理差異造男造女,使之相配。課程採用最新的生、心理/社會研究,及各樣統計資料,並輔以諮商技巧,以尋求兩性相融之道。歡迎進一步聯絡。Familykeepers.ca@gmail.com
-
香港一牧者解析「離堂文化」 敦促傳統教會自我改革
研究歷時一年多的《2024香港教會普查》數據上月底發佈,引發關注,顯示香港教會正面臨明顯的「離堂趨勢」。
-
在教會談論政治可以嗎? 台灣一牧者提出三大思考
政治議題難以避免,對「教會裡對是否應該談政治」的問題,眾説紛雲。基督徒究竟如何在信仰羣體中面對政治討論?台灣基隆教會本堂傳道莊迺民近日在YouTube頻道提出三大思考重點供信徒參考。
-
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與新教信徒
根據德國「世界觀信息服務」(Fowid)研究小組2024年最新公佈的調查結果,德國無宗教信仰者人數首次超過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使得無信仰人羣成為該國最大的「宗教」羣體。
-
中國宗教局五月起強化規管外國人宗教活動
中國國家宗教事務局4月1日發佈《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外國人宗教活動管理規定實施細則》,新規例於5月1日起施行。這是2010年後,宗教局再次修訂《實施細則》,進一步規管境內外國人的宗教信仰活動。
-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祝福同性伴侶:教宗離世留下的爭議
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在剛過去的復活節星期一清晨離世,他在任時與中國政府簽署《中梵雙方關於主教任命的臨時性協議》(簡稱《中梵協議》)引來主教任命問題,而批准神父為同性伴侶祝福亦備受福音派人士抨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