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浸信會差會總幹事連達傑在華福中心刊物《教牧分享》引入近年宣教學術界興起的「散聚宣教學」(Diaspora Missiology)概念,以回應跨文化宣教的呼聲。
他表示隨著各國各地出現大量人口四處散居和動的現象,例如新加坡裡的絤甸人、中部泰國人、馬來人、印尼布吉人等,香港45萬來自印尼、菲律賓、白人、印巴籍人士等亦屬此類人群。
「散聚宣教學」日漸的冒起就是探討神怎樣在背後滿有主權地引導各地人口的遷移,好叫祂在地上的救贖心意得以成全,並福音如何由此傳遞開去,並組成門徒群體把基督的國度擴展至萬民。這學科牽涉的學問廣泛,包括人類地理學、文化人類學、政治人口學、都巿及族群研究、傳理學不等。
他又引華人宣教學者溫以諾的觀點表示,「散聚宣教學」的出現是補充了傳統宣教學對散聚人口的新現象認知不足而產生,例如舊的宣教學觀念強調的植堂、增長等觀念都不適用於流動人口的現象,故有新研究方向的必要。
連達傑牧師又表示據他所知,現時香港約有30多家華人教會努力服侍印尼群體,但相比起1200多間教會的香港來說只屬少數。
無論是華人或香港教會對這些群體的服侍或宣教大體而言不算熱切,動員力量亦薄弱,甚至對這一類的宣教認知不足。
Like Us on Facebook
從「散聚宣教學」的實踐角度看,教會能對散聚群體作出的服侍和宣教模式大致有四類:引領他們歸主及栽培、透過他們將福音帶到家人親友中、動員他們從事跨文化宣教,或與他們配搭成為夥伴宣教。他期盼華人及香港教會不致患上「族群瞎眼症」,對他們視而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