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曾在歐洲盛極一時,然而《基督教論壇報》指出,單在英國,近五年來已出售過三千間教堂。這些教堂有的被賣做酒店、娛樂場所,甚至是賭場。台灣歐華神學院王貴院長指基督教在歐洲式微,淪為屬靈的「黑暗大地」。
王院長坦言,整個歐洲受人文主義、自由主義、後現代思想及物質主義影響,削弱了宗教對歐洲人影響力。他指出,當地天主教很多知名教堂多成為觀光景點;基督教在各國也逐漸衰退,歐洲7億多人口中,華人信主比例約0.7%,也就是有99.3%的歐洲華人還未信主。王院長剖析基督教影響力下降的原因:
1. 牧者人數不足
王院長指歐洲的華人教會,有受過足夠神學或傳道訓練的傳道人,可能不到所有堂會的五分之一。他舉例,英國104間華人教會中,傳道人僅有52位;希臘2間教會更沒有傳道人。這亦導致教會多年來沒有進步。
同時,歐洲華人教會成員多為年輕人,主日崇拜如有200位成人,兒童加青少年也大約有200人,甚至還更多。但由於教會場地及牧養人數不足,事奉同工人數有限,因此很難關心教會弟兄姊妹,生命難以得到改變,參與教會人數亦減少。
Like Us on Facebook
2. 移民減少
王院長認為隨著中國改革開放,令人民富強,他們傾向留在國內,亦影響到華人教會的結構。
3. 無法制定教會方向
王院長指有些教會一直有被幫助的習慣,即使內部有足夠的專業人士,仍想靠外面資源援助。另外,很多同工參考其他教會成功的例子就把別的教會教材手冊套用在自己教會,沒有針對教會制定合宜方向。
4. 文化及宗教差異
王院長把現時歐洲華人教會情況歸納為分散、分歧和分裂。分散指地區上的分散,歐陸全境及英國;分歧指背景文化、神學立場和語言差異等。最後,分裂指教會增加、規模變小、傷害累積。這些分裂都導致事工難以整合傳教信息,無法宣教。
王院長表示,以上只是部分原因之一。他期望能培養更多華人事工,包括針對留學生事工。因為現時留學生人數遍及各國,但有能力擔任留學生工作的教會不足十間。另外部分教會甚或不想投入資源。然而,王院長指,留學生若成為基督徒,有可能成為教會同工或教會領袖,華人族群就可能有改變,帶來教會興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