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打機20小時屬上癮 青少年如何脫癮﹖

2018 七月 10日, 星期二 6:02

世衞定義每日打機20小時屬成癮。
世衞定義每日打機20小時屬成癮。

世界衛生組織上月將電子遊戲上癮列為精神類疾病,即在玩遊戲的頻率和每次的時間上失控,上癮者每天玩遊戲長達20小時,將日常生活置之不理。

牧師脫打機癮 助件輕人重拾價值

有台灣牧者以過來人身分在臉書分享打機成癮的往事。

自小在教會長大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民族路教會牧師机嘉勝,年少時因逃避學業的壓力及與母親的疏離關係,結交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年青人天天到電動店打機,連補習費都花上,更將居住地址改到去電動店,以致成績表、老師打來的電話,全都由電動店老闆娘截收。

机嘉勝指,當時已沒有再到教會(台南中會萬榮華教會)成績就一落千丈,不過神沒有放棄他引領他回歸上帝,而且以各種方式幫助他脫癮。有一位基督徒老師來電動店找他,幫他補習好讓他對學業重拾自信,更有牧師既嚴肅又關心他勸他勿玩物喪志,驚醒了他。

脫癮的過程其實一點不好受,机嘉勝表示當中內心空虛,而且好像失去了自我價值,不過為了不再辜負老師和牧師的期望,下定決心放下電玩重新回到學業上,最後還考上一間不錯的學校升讀高中,後來更在台南神學院讀社會系。

Like Us on Facebook

已為牧師的机嘉勝雖然眼見現在教會的青少年如他當年一樣沉迷電玩,但因著以往自己是過來人而體會他們的心情。他指青少年其實需要父母的關心、鼓勵和瞭解內心所想,幫助他們重拾自我價值,「青少年就不易躲在虛擬世界中,越陷越深。」

有見及此,机嘉勝在教會推行「放下手機、彼此團契」的文化,主日聚會後帶著一群青少年外出打波,在春天季節到郊野遊覽;他更鼓勵青少年不單在禮拜堂內敬拜,還到戶外實踐信仰愛護大自然、所住的土地和環境,暑假期間帶領青少年到海灘遊玩兼清潔海灘執拾垃圾,做些有意義的工作。

父母重定教養理念 助孩子脫打機癮

子女教育專家蔣佩蓉亦認為,青少年打遊戲上癮背後潛藏著一個問題,就是父母教養的理念需更新。

她引用美國兒童醫學雜誌的研究報告的研究結果,從3034個兒童與青年對玩電子遊戲進行調查結果顯示,他們平均花在電子遊戲時間是每週20小時、72% 美國家庭玩電子遊戲、大約 9% 的人有上癮現象、4% 的人被歸類為極端上癮者,平均一周玩50小時。

蔣佩蓉表示,一個有價值觀的孩子其生命會有方向,他會有控制自己的動力,因為每個「NO」後面需要一個更大的「YES」 才有動力。從孩子所崇拜的英雄身上可以看到他的價值觀,以及他所看重的事情。她指出,父母要做的是引導孩子向他傳遞正確的價值觀,形成他內心看重的品質並因此得到動力,有能力管理自己的生活。

因此,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解決隱藏著的問題,例如孩子是否覺得生活無聊、社交出現問題、不懂釋放壓力、缺乏成就感、渴望有親密的關係等,父母掌握到問題所在,就能夠正面引導孩子適當地使用電子產品。

從實踐的層面,蔣佩蓉提出幾項建議例如將手機的電子遊戲加護、約束玩機時間,或玩之前需要完成家務和作業,父母亦要多陪伴孩子,同時自己也放下手機以身作則。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