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格林威爾大學(Greenville University)剛於27日向華人基督教媒體事工影音使團創辦人袁文輝頒授國際榮譽院士,表揚他多年來媒體工作上的努力。
袁文輝1989年成立影音使團。由借用教會地方的簡陋環境開始,至今已擁有自己的攝製廠房;從製作幻燈片至「創世電視」節目登陸各家各戶;打造馬灣「挪亞方舟」主題公園,甚至遠赴亞拉臘山意圖尋找挪亞方舟遺迹。經歷29年後今天已成了一個基督教多媒體的大型機構,透過福音電視節目、電影、雜誌等,將聖經價值觀帶進世界各地華人社群。
袁文輝如何開始投身基督教媒體工作?堅毅性格加上對福音的忠誠,如何讓他成為「影音夢想號」的領航者?今次本報記者與袁文輝繼續暢談使團成立和經過的起起伏伏,以及他的心路歷程。
Like Us on Facebook
塑造媒體人雛型
當時代不少香港基督教人物造就袁文輝的屬靈生命,對他的生命和事奉觀念帶來重大影響:「梁燕城博士講解儒釋道的錄音帶、早期的『突破機構』的靈魂人物蘇恩佩、蔡元雲醫生、羅乃萱、吳思源等人的文章成為我屬靈成長的養份。此外,已故一代電影明星喬宏帶我進入『藝人之家』,讓我看到很多藝人的生命見證。」
此外還有不少前輩助他在媒體福音上累積經驗:「突破機構的廣播節目『突破時刻』與晚會、大型佈道運動如葛培理對我影響很深;平安福音堂的張佳音教士、吳主光牧師的講道;短宣中心傳福音的熱情都成為我很大的幫助;還有天道傳基引入外國的福音西片,我會借這些幻燈片錄音錄影帶看。這些機構都是我經常去的地方,所得的屬靈滋養比教科書還豐富呢!」
事工最初異象:活化福音
袁文輝信主後,注意到教會訊息傾向理論化,因此一直都思想如何將信息更「落地」,將艱澀的理論活化,讓平民百姓都容易明白。作為媒體人,他發現教會不太善用媒體,因此產生了創辦基督教媒體機構的想法。
談到創辦影音使團,袁文輝神情堅定,強調:「當初辦影音使團重點不是在影音,而是『使命』。無論採用任何媒體—— 電視台也好,方舟也好,雜誌也好,最終是要將福音講得清楚、有影響力,秉承傳福音的使命將信息傳遞開去。任何媒體都要將福音『活化』成為福音力,『使命』就是將福音的大能彰顯出來。」
異象不少人都有,但開展一個事工的話不能單靠一股熱心,辦公室、同工薪酬、製作等都需要不少金錢,袁文輝憶述:「開展影音使團的時候是不夠信心的。影音使團1989年開始,當時政治環境不穩,而九七回歸在望。我向上帝說:『我將一生最好最大精力奉獻給祢,如果祢接納,我便行出來。』正是我比別人努力多兩倍的性格,令我從來沒有想過經濟的問題。」
十字架山浸信會鄭智斌牧師是當年袁文輝的主任牧師,他教曉了他信心的功課。「鄭智斌牧師教導我要行在上帝的心意——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這一切都會加給你。所以我只是問上帝:今日我所思所想是否在神的國和祂的義當中?」
他向袁文輝說:「只要為上帝而去做,聖經的應許就會給你。」無疑給袁文輝一顆最大的「定心丸」。
本身喜歡文學、音樂和設計的袁文輝在80年代初在大專攻讀印刷管理,晚上修讀平面設計。1987年畢業後在庇護工場任職教導智障人士印刷事務的工作,同時在工餘時間製作幻燈片以此來傳福音。當時多是借用教會的地方,與志同道合的人日以繼夜地製作,大家分工合作,同工負責設計、拍照、錄音和宣傳,他則負責統籌、劇本和監制。創作幻燈片的經驗對日後拍電影、做電視台等幫助很大。
由於幻燈片事工得到教會正面的回應也能領多人信主,因而加強了袁文輝藉媒體傳福音的心志。後來一位弟兄願意供給辦公室,又有不少信徒奉獻供應事工的需要,使團的工作就如此簡單地開展。影音使團為教會製作幻燈片和人物見證等,將福音化為有血有肉的生命故事。
創辦華人基督教電視台
後來袁文輝漸漸有了開辦華人基督教電視台的想法。一個電視台需要龐大資金,人力物力無法想像,對一個小機構來說無疑異想天開。他如何有膽色去作?「在開電視台的時候,我只問應否有第一間基督教電視台?當我看到佛教在台灣都有6個電視台,法輪功亦有。很多聲音告訴我應該要有基督教節目。我是拍福音電影的,就構思了『基督2000』電視頻道,每一個星期出一個節目,每個節目一個半小時。當然很吃力,但我只問『好不好』,不是『得唔得』,如果每一個星期都有一個宗教節目,會不會幫助到弟兄姊妹?結果有線電視洽談答應,令基督教歷史上出現第一條一個半小時的綜藝節目頻道。」
52星期即一年52集,製作費、人工等都是燃眉之急,甚至公司出現過拖糧的情況,但最終第一年他們完成了所有製作。
如何尋求上帝印證?
很多基督徒都習慣求上帝給「印證」,以便放膽前行。開辦基督教電視台是一個龐大的夢想,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浩大,創世電視亦不斷呼籲奉獻籌募經費。不少人會質問袁文輝是否有上帝明確的印證。對此他頗不以為然,自有一套想法,「福音傳給萬民已是上帝明明的講了,這還需要引證嗎?只要真心真意將所作放在神的國度裡,上帝自會加給資源和機會——包括印證。」
袁文輝不斷挑戰高峰,「有線電視能夠做到提供24小時頻道,我問:如果能製作一個半小時的節目,那有可能做到24小時的節目嗎?是否可以建立更多同工?如果這是可行我便勇往直前。」
「我與不同機構一齊構思,所考慮的不是負擔能力,而是第一,我已經等了這麼久,第二如果大家沒有膽量承擔,那就由我來承擔。因為我是辦媒體宣教的,對其可能是開書室或文字工作,有很多考慮,但我作為一個媒體、福音使命的機構,加上是影音福音媒體,再更加是影音福音媒體的宣教,怎可能不去做呢?」
他將開辦電視台比喻為摩西過紅海,「當時的情況如打仗,不會待籌到錢才去。摩西過紅海時不會求印證是否真的要過去,因法老追兵已來到。況且開辦電視台之先,我們已有一年辦基督教頻道的經驗及得到教界的肯定。這已經是一個印證。」
話雖如此,在勇往直前的過程中難道沒有懷疑懼怕嗎?袁文輝當然也有懼怕的時候,「懼怕時我就會在辦公室裡祈禱,思想所做的是否令上帝和大部分人都得益。如果答案是便去行。」
舊約中基甸向神求印證。羊毛上有露水是印證,相反只有羊毛沒有露水也是印證。性格獨特的袁文輝自有一套印證上帝心意的方法,他說:「我不會找『應該做的印證』,除非找到叫我『不要去做』的印證,否則我會繼續去做認為應該做的。」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