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今青少年的成長跟父母與朋輩有何互動關係?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聯同多間機構在週三(20日)聯合國世界兒童日發佈一項名為「父母參與教養、朋輩影響與青少年成長」的研究。結果顯示,控制朋友數目對父母參與教養及家庭和諧度有正面關係。
調查於今年6至7月期間在35間中學以「分層隨機」抽樣法進行,對象為中四、五同學,收回有效問卷 2,581份,平均年齡16.3歲,天主教、基督教信仰者佔12.6%,受訪者大部分跟父母同住(72%、89.5%),以及有同班朋友(81.9%)。
父母參與教養青少年成長正面
研究發現三點:第一,父母參與教養程度高有助家庭和諧、家庭和諧度有助青少年增加生活滿意度;第二,朋輩對青少年的影響主要在於有沒有朋友;第三,青少年的朋友數目增加,父母及家庭對其影響雖相應減少,但依然是青少年對生活滿意度的最重要因素。
Like Us on Facebook
負責帶領該次研究的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博士表示, 調查結果某程度反映青少年成長朋友的「質」較「量」為重要。與此同時,在青少年的成長中,儘管朋輩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父母及家庭仍然是影響青少年的最重要因素。結果證明坊間所言「仔大仔世界」並非真確。
他指:「隨著青少年成長,朋輩的影響力越來越大,父母及家庭的角色如何與朋輩的影響作出平衡及過渡將會是一個重要課題。 」
父母對女子「放手」令角色邊緣化
針對該次研究結果,有社會工作者回應,坊間的青少年教育模式有偏差,今次調查的成果有助修正習以為常的觀念。
中華基督教會香港區會社會服務總協調主任郭偉強認為,坊間鼓吹父母「放手」讓青少年子女有空間發展獨立身分,彼此只是朋輩關係等,這只會將父母協助青少年子女成長的角色邊緣化,父母與子女的關係日趨淡薄,青少年子女亦漸漸地感受不到父母的管教和關愛,最終只有依賴朋輩或社工。
他進一步指出:「朋輩對青少年的影響雖然重要,但卻不能取代父母在培育青少年子女成長的重要角色。青少年及家庭教育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實有需要調整培育青少年成長的策略。除了關心青少年的個人成長和朋輩關係外,更需要幫助青少年子女的父母,掌握參與教養處暴風期的青少年子女所需的知識、技巧和態度,讓這些新手父母曉得如何協助青少年子女渡過這暴風期。」
此外,他相信重要在於製造不同的機會讓父母參與培育青少年子女成長,建立有助子女感受父母樂意參與教養、幫助和尊重他們發展成為獨立個體的、新型的親子關係,才能建立家、教、社三方一起聯盟,並肩攜手,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長。
維護家庭基金總幹事溫南聲則表示,青少年在青春期仍很看重父母親給予的支持及,很多學術研究告指,父親角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特別是青少年期的子女起了非常積極的作用例如知識和技巧。他呼籲父母在子女年幼時開始便給予愛和管教,讓他們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