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特利神學院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福音證主協會領導力培訓學院為回應反修例對教會及信徒的衝擊,進行一項名為「反修例與教會牧養」質性研究調查,並於昨(11日)舉行研究報告及專題研討會,與會者踴躍座近滿會堂。
該項研究分兩部分,首部分研究透過焦點小組(focus group)形式了解教牧同工面對時局的實況,以9個小組邀請44位來自不同堂會的牧者參與;堂會規模平均聚會人數250人以下佔一半。訪談範圍涵蓋三方面:教會的狀況和回應、教牧同工個人狀況與挑戰、香港教會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第二部分為信徒對教會期望及個人社運的回應。負責研調機構在10月中透過網上發出問卷,共收回3,781份有效問卷。研究發現,18至39歲受訪者都對教會有較高期望,橫向參與政治活動有聯署、遊行、集會、上講座。至於50歲以上受訪者在面對社會爭時,以禱告、從聖經尋求神心意等。
對於受訪者期望所屬教會的回應,首三項按序是:舉行祈禱會、提供輔導、講道或教導信徒如何回應。個人回應則以禱告、聖經中尋求神心意、靜觀默想、聯署、遊行為主。
教會的狀況和回應
柏祺城市轉化中心總監陳敏斯在發佈第一部分研究報告時指,該次研調從9月開始,事隔3個月社會爭議狀況已有新發展,因此研調重點並非緊貼回應抗爭事件,乃在教會牧養的探索。
Like Us on Facebook
她分析訪談範圍第一部分「教會的狀況和回應」時表示,不少受訪教牧提到2014年兩傘運動對這次「反條例」事件回應的影響。因有了2014年的經驗弟兄姊妹大致知道教牧對「反修例」的立場,但在社交媒體肢體討論就爭吵及離開群組。對於關注公義和民主的信徒期望教會有更多回應,但明白教會限制,所以自發與弟兄姊妹聯署和遊行,教牧則陪同參與。
教牧對於講壇講道感兩難,盡量小心用詞,另有教會開放堂遭媒體抹黑及信徒批評,有教牧回應「關心的是有沒有這個需要」。在訪談中不少教牧指,多與不同政見的信徒溝通,以及讓不同年齡貿立場的信徒互相表達有助建立他們生命。此外,受訪教牧認為,舉辦祈禱會能讓信徒反思信仰、一同認罪回上帝,是社會動盪中的很她醫治。
教牧同工個人狀況與挑戰
陳敏斯表示,大多數受訪的教牧都為過往幾過的事件感到傷心和無力,堂主任面對作決定和投訴感到工作十分艱難,惟有盡力持平不把個人立場帶進講道和牧養,尊重和保護不同立場的群體;對家庭和自己生命也有衝擊。有教牧直言:「這段時間我跟上帝真的不懂祈禱,在教會裡自已一個人在房間不敢和同工分享,也怕自己說這些東西後會影響他們,他們是看著你的帶領去工作。」
香港教會面對的挑戰和機遇
對於反修例帶給香港教會是危還是機?陳敏斯綜合教牧的意見指,香港教會未來10年的自由空間將受壓縮,需要考慮參考內地家庭教會模式和發展,返回初期教會時代小組形式,加強靈活(Be Water)、多參與社區服侍減低政治的爭議、講道集中在上帝的真道和釋經;更要學習內地信徒經歷壓迫時的持守和信心。
最後,受訪教牧都表示,今次社運都由年輕人主導,他們為追求公義犧牲不少,擔心年輕人離堂會,未來牧養焦點放在建立年輕人,幫助他們整合信仰。
游淑儀:分顏色牧養
牧會26年、宣道會屯門堂堂主任游淑儀牧師,分享堂會面對「反修例」引發的爭議時指,在崇拜朗讀聲明都受爭議。其教會處於屯門區受到不少影響,「7.21」元朗事件教會停止聚會,教會近輕鐵站抗爭激烈時有幾條線路關站,住屯門區的信徒步行45分鐘回教會;教會也發出內外指引,以彈性應變計劃避免錯誤研判形勢。由於教會有宗派,應變按著宗派的教牧指引路線行事。
反修例好像地震,游淑儀詢問會眾對教會衝擊有多少級?大部分會眾示意達3至4級。她指,其教會也受到波及,因此以不同形式牧養信徒,包括將人與事分開。在6月9日香港第一次反送中大遊行,教會部分信徒參加,另一部分信徒下午去探訪警察以諾團契;其後教會也舉辦見證會,有警察弟兄上台分享,游淑儀陪他上台感恩氣氛良好沒有出現爭執。
另外,教會在12月8日舉辦「抹油祈禱會」,其他活動包括舉辦「主佑我城詩歌創作」、政教分離講座、就著父母擔心子女被捕提供法律知識的法證講座、通識講座、 情緒支援等。
游淑儀認為,在社會爭議的日子還是「有道可尋的,只要竭力牧會」,她又指出教會的震源在50多歲的成年人,她就採取「分顏色牧養」,藍、黃各歸一組,這樣不同政見的信徒都照顧待得到。她在答問環節補充「分色牧養」的處理方式,將不同行業的信徒歸入一組,例如社工、醫護、警察,讓他們在組內暢順分享,牧者在組內為他們祈禱。遇上撕裂信徒離堂會,游淑儀打電話給他們,先和他們傾談了解問題所在,然後才安排他們進入適合的小組。游淑儀強調:「不要讓撕裂中更撕裂。」
屈偉豪:保健減壓 處理紛爭
對於同工如何面對牧養壓力及處理爭議?伯特利神學院院長屈偉豪教牧有兩項任務:「保健減壓」、「處理紛爭」。減壓的重要因「留得青山在哪怕沒事工。」
屈偉豪又指出,在動盪的日子很多事情是無從預計,例如封路他就在神學院過夜休息,第二天當機立斷全日停課。他強調:「管理到情緒就容易處理事情,正如耶穌在風浪中仍然睡覺。」
情緒是累積的,他指出有一些人的情緒一層層疊上,嬲怒黑衣人、嬲怒警察、嬲怒政府、最後嬲怒上帝,「非黑即白思想的人,人際關係就會困難,我在教會不表態就被視為不愛上帝。」
此外,催化情緒動盪其中因素是「催化因素」。屈偉豪認為,有些人只接收單一資訊,其實容納不同聲音才有健康社群,他回想昔日著名華人牧師徐松石為他施浸,只問他信德,沒有要求他對政治立場表態。他從中反省:「當人在爭議聲不斷的時候,要停一停為自己規劃空間,輔導研究指出一個人長期每日工作18小時會耗盡。」
屈偉豪以自己為例,在退休之年接棒院長職位如何調適情緒呢?他嘗試用歸心禱告安靜心靈,也接受自己的限制,先管理好自己情緒,他勸喻教牧如果牧養不到不如暫停一下牧養工作。
至於如何鬆弛緊張?屈偉豪示範幾套方法,第一,拉緊拳頭後放鬆。第二,專注內在、控制呼吸、完全靜默聽上帝聲音。第三,運用創意想像如在沙灘、青草地、溪水旁有主耶穌拖著我們的手漫步。第四,管束自我不要以惡報惡。
從他輔導的經驗,屈偉豪會先問對方:「上帝當初要你做什麼?」無論什麼政見顏色都會過去,重尋初心最重要。他又會挑戰年輕人,時常說「光復」究竟想光復什麼?每一個人都說行公義但公義的標準因人而異,屈偉豪鼓勵會眾,回到聖經基礎看公義。
「食肉」和「食素」的牧養
大會安排時間進行分組討論,中華聖潔會大埔堂主任梁傳道向本報表示,在反修例的半年裡,教牧也遇上不同程度的壓力,他認為,牧會最重要是各方持平不是 爭論政見立場。他用「食肉」和「食素」來比喻,牧者太多講政治立場或者對政治表態就好像食肉一般太濃烈,倒不如回到聖經本著神的道牧養信徒,好像食素一樣清洗生命。對他而言,反送中對教會引發的地震都有3至4級,但他表示影響還算不太嚴重。
答問環節
有與會者表示,耶穌非常繁忙牧者如何效法耶穌忙中得力?
屈偉豪回應,耶穌的忙碌是有節制的忙,祂會退出人群到山上祈禱,信念上親近神非常重要;其次是學習時間管理,坊間有很多書參考。
他認為,重要是牧者必須分辨工作的輕重,現時教會的信徒飢渴慕義,牧者承擔牧養的時候要注意「仔細、深入、客觀、釋經,免得對號入座。」在反修例裡有些教會喜歡宣講啟示錄,認為啟示錄的獸等同大眾的公敵,牧者必須要小心謹慎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