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緩和社運抗爭再起 學者分析心理:憤怒者成長受創

2020 五月 14日, 星期四 16:44

抗爭者在商場與防暴警對峙。(圖:Studio Incendo)
抗爭者在商場與防暴警對峙。(圖:Studio Incendo)

疫情緩和反送中社運再起,警民衝突近日頻生,在情緒角度上怎樣看抗爭者的內在世界?潘怡蓉助教及心理治療師陸忻紅珠在中國神學研究院5月11日舉辦的「逆」師「疫」友牧者心靈小憩工作坊,分析憤怒的來源及重建自尊感的途徑。

在工作坊其中一節探討香港社會抗爭者的心理狀態時,中神實踐科助理教授潘怡蓉從三方面分析。

憤怒者自覺被欺壓

潘怡蓉指,抗爭者覺得不公義不公平、資源被壓制、處於弱勢,憤怒油然而生,所以不只是個人問題。其實令人反省世界不完美、罪性,惟有靠上帝施恩加力,這方面需要上帝的祝福,如果我們看到不公義的地方,呼求神給我們加力成為一種推動力。

憤怒者內在受傷

第二層次,有人認為憤怒的人站在高位惡形惡相,將憤怒向弱者壓下來。潘怡蓉認為,憤怒的人其實受了傷害把情緒推到極點,顯出來的形狀好像一個巨人,「我們從靈修默觀的 角度看,憤怒的人是貧乏的受苦者,如果這些人內裡豐盛便會有愛流露出來,傾倒憤怒出來反映受到極大的壓迫,憤怒者其實是內在受了傷的小男孩女孩得不到滿足,看到他們的疲乏時,求神給他們智慧對付內心的憤怒。」

Like Us on Facebook

憤怒者成長受創傷

第三層次是,憤怒外顯出來其實是牽涉到成長過程,可能有一些脆弱的地方引爆炸彈,他們需要在神面前檢視甚麽引爆這個炸彈,透過內在醫治、賜和平的聖靈讓他們明白怒火背後究竟想得到什麼?如果發現有地方需要醫治求神來治理,例如有人自小給兄長欺負,看到樣貌似兄長的人就會去攻擊,沒有一個人生命是完全的,需要不停地醫治。

自我未完全發展導致負面自尊感

每一個人都期望被人尊重,一個人的自尊感怎樣建立?

播道醫院心理評測及輔導中心,個人、婚姻及家庭心理治療師陸忻紅珠認為,香港人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感覺尊嚴被奪。尊嚴與自尊感很大關係,每一個人都有生存的價值,有自尊感的人找到生存的價值,被人批評也能有信心存在下去,如果在成長期自尊感受到衝擊會將憤怒投射出來。

不少人因著政見不同,離開群組或家庭不和,作為關懷弟兄姊妹的牧者如何處理?陸忻紅珠指,每一個被人責罵受衝擊時憤怒程度各有不同,有人多有人少,構成負面自尊感成因有兩點。

第一是自我未完全發展;第二是每個人都有界線希望能夠掌握一些權力,負面自尊感是權力未拿捏得好。陸忻紅珠解釋,當情緒令自己受傷,人容易與情緒脫鈎,將憤怒投射到對方, 覺得對方各種不是,形成固執己見,造成互相傷害。

「香港的政治問題對教會帶來很大衝擊,弟兄姊妹之間互相傷害、信徒與牧者之間也難以建立信任,自尊感來自群體的接納,香港經歷這段顛簸的日子,人希望融合於群體但感受不到接納,自尊感形成一道傷痕。」

發掘潛質 進退有界線 應對外界衝擊

如何修正負面的自尊感?陸忻紅珠表示,自我認識是其中一種方向,了解自己的發展,如果從來沒認識自己衝擊一來便無法招架。第二方面,有些人少許認識自又不完全知道自己想怎樣,看到社會或別人有又很想自己有,所以年青人需要有學習的對象,讓他們學懂進退,發掘認識自己的潛質幫助他們發展自我觀察的能力,從而建立自尊心,繼而感覺神的靈在他們裡面 ,應對外界的衝擊以致進退有界線。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