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分析四十年父親角色 趨向顧家愛幼兒

2020 六月 16日, 星期二 11:54

華人父親角色亦轉變多投入時間在家庭。(圖:Getty Images)
華人父親角色亦轉變多投入時間在家庭。(圖:Getty Images)

意大利社會學家運用大數據研究自1980年代至2020年代四十年裡,父親角色有兩項轉變,從「養家」轉為「顧家」;對子女的影響從「青少年」趨向「幼年」。

維護家庭基金父職研究及培訓經理招雋寧在該會發文指,兩位意大利社會學家分別從1980至1999年、2000至2017年間,各約20年的兩時期進行比較,從中各挑選出十篇最相關、最多人引用的文獻,並採用了T-LAB軟件作出內容分析,研究全球父職的學術文獻如何用字,分析關鍵字之間的關係。

父親從「養家」轉為「顧家」

研究發現,從1980年代至千禧之後,學者最關注的關鍵字是「爸爸」、「媽媽」與「子女」的關係,甚至擴闊至男性特質、文化、家庭工作等不同處境。分析文獻時發現,1980至1999年二十年間,學者比較關心爸爸平衡賺錢養家與家庭生活的行為,出現的詞彙有「支撐」、「工作」、「參與」和「投放的時間」等。

Like Us on Facebook

千禧後文章的用詞多為描述父親「照顧」的角色如「活動」、「時間」、「參與」、「親職」等;也用「好」、「投入的」、「存在於」、「成為新手」等字來指現代的父親。顯示父親的角色從養家變為照顧家庭。

父親影響力從「青少年」趨向「幼年」

招雋寧又指,爸爸在子女的年齡發揮的影響愈來愈早,學者早於二十年多關注父親對「青少年時期」子女的影響,近年轉而更關心父親對「年幼」子女的影響,對於「剛步入成人的子女」的影響較少提及。這反映父親這數十年間期望趁子女還年幼能發揮其角色。

招雋寧認為,從研究看到四十年裡父親的角色已積極投入家庭關係之中,亦帶來整個家庭的改變,從而促成政府的政策。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