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嚴峻宣教士去留? 「兩儀管理」模式評估風險

2020 七月 23日, 星期四 10:42


新冠肺炎病毒蔓延全球,千萬人確診過百萬人死亡,宣教士面對大流行病毒,在工場去或留有何掙扎?如何決斷?

化名柯斯特的宣教士(Kirst Rievan)在洛桑全球分析雜誌 (Lausanne Global Analysis)7月期撰文,在疫情中宣教士與工場主管探討去留的方向。

柯斯特來自歐洲、與妻子在亞洲生活20多年,現於環球宣教組織擔任主管。他指宣教士在工場從來都要承擔風險,過往基於疾病、地區戰爭、孩子需求等因素作出去留決定,今天在新冠病毒的影響範圍更廣闊考慮需周詳。

「兩儀管理」模式評估風險與事工發展

宣教士離開或留下通常考慮事工怎樣下去,他們可以有四個選項:

1. 離開,期望可以維持關係,並可以在當地與官員繼續接觸。

2. 離開,同時接受宣教士與當地群體的關係和事工將停止或顯著減少。

3. 留下來,希望保持與當地官員的關係和事工能夠繼續下去。

4. 留下來,同時接受限制,這可能會使維持關係和與政府部門接觸變得困難。

柯斯特提出該四個考慮選項,然後將選項放置在「兩儀管理」模式(Polarity Management)識別及管理無法解決的問題,用作避免風險與事工持續發展 之間的評估。

Like Us on Facebook

他指,「完全離開在家工作」可避免風險並且事工持續發展;「結束事工完全離開」可避免風險但事工不再持續;「留在工場繼續發展事工」需承擔風險但事工持續發展;「留在工場但停止事奉」同樣承擔風險事工也停滯。

「兩儀管理」模式發展的實際考慮

根據模型的四個向度考慮,柯斯特認為宣教士與工場主管在探討去留時,可歸納兩個主要方向:第一,「軟弱與剛強的定義」:他引用流行病學家克里斯托弗·達克(Christopher Ducker)的建議,將「脆弱」的概念重新引入流行病學,認為脆弱應該成為二十一世紀宣教任務的定義性特徵。脆弱是指面臨風險和不確定,包括可能遇到困境、受傷害和攻擊,這符合偉大的跨文化宣教士使徒保羅的說法:「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12:10)。

第二是「健康與熱情之間的平衡」:考慮當地福音的需要人民的熱情,這樣就可以朝著如何長遠發展的方向來決策,這意味著離開工場,但主要原因不應該是避免對個人帶來風險,而是因為這對於事工持續發展的好處著想。

宣教士反思風險五問

柯斯特繼而提出個人考慮,反思風險五個問題 : 1. 有什麼更深刻的價值觀和信念令我繼續冒險留在工場。2. 個人冒著高風險是否意味著我真的愛家人。3. 冒風險留下來是否想做英雄還是出於一種責任。4. 誰來決定留下還是離開,事工夥伴還是差派的教會,哪些意見應該受到重視。5. 什麼時候考慮改變在宣教工場工作的模式。

柯斯特總結,在新冠病毒疫情嚴峻之下,運用「兩儀管理」模式考慮海外事奉的任務,有助擺脫規避風險的趨勢,轉而以負責任的方式接受風險。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