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壇研究:青少年家庭認同感低 促教局開家長課程了解子女

2020 十一月 23日, 星期一 10:00


維護家庭基金11月20日(世界兒童日)舉行家庭學術研究論壇,發佈研究調查,探討青少年社交圈與家庭和諧的關係。研究指,子女朋友質素佳有助投入家庭,父母有責任從旁協助擇友;另有教育工作者表示,教育局正草擬系統性的家長教育,提升父母對不同年齡階段子女成長的認知。

該次研究由獨立研究團隊「香港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進行 ,研究題目為「父母教養 : 子女朋友的質與量」 ,研究以量性形式、共35間中學參與。

每日跟母親相處時間多於父親

負責該項研究的樹仁大學商業、經濟及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李樹甘分析受訪者背景,七成受訪者跟父母同住;每日跟母親相處時間多於父親(母親6.1小時、父親4.3小時);母親參與教導平均值略高於父親,包括紀律及責任、學業、鼓勵、時間交談等。

家庭和諧提升生活滿意度

調查結果顯示,受訪者有朋友比沒有朋友,於父母參與教養及社交支援的程度較高。其二是,父母參與教養的程度、社交支援有助家庭和諧,而家庭和諧提升生活滿意度。因此家庭和諧是父母參與教養及社交支援兩者與生活滿意度之間的橋樑。

Like Us on Facebook

青少年重朋輩支援 家庭認同感低

李樹甘表示,父母參與教養及家庭支援依然是青少年認為影響自己生活滿意度的顯著因素。社交支援包括家庭、重要他人、朋友,研究顯示:1. 子女覺得在社交支援中,家庭支援明顯少於重要他人或朋友的支援。2. 在參與教養方面,父親給予子女鼓勵、讚美、發展才能的角色重要性多於母親。3. 家庭和諧程度,有效溝通的重要性最高,子女對家庭身份認同相對最低。

對於朋輩對子女投入家庭的關係,研究發現子女朋友數目增加,家庭和諧與生活滿意度減少。李樹甘認為,子女朋友質素比數量重要,對青少年的影響大。

總結該項研究調查,李樹甘指出,朋友的質素對子女成長給父母家庭的影響力是相輔相成,有助提升子女在家庭感和諧與生活滿意度,從而讓父母反思家庭於青少年在子女朋輩生活中的角色。

至於怎樣強化家庭支援?李樹甘提出幾項建議包括:子女是否感到家人盡力幫助;是否得到需要的情感和支援;家人是否可以跟子女討論問題;家人是否願意盡力替子女做決定。

教局研究家長教育課程 提升對子女成長認知

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前主席湯修齊認為,父母在子女幼兒時期管理方式,對於中學時期的青少年未必適合,父母宜與子女建立朋友的關係保持連線和亦師亦友。

湯修齊又指,教育局有責任提供有系統的家長教育,從初小至中學提供家長對不同階段的子女的成長認知,處理溝通的模式。據悉,教育局委託專責小組草擬家長教育,分階段和系統性地進行,期望一兩年後推出,在不同機構開辦課程。

創辦教室專注青少年成長的麥潤壽,鼓勵青少年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他在工作室要求青少年分門別類地在社交平台開群組,例如司儀、總務組等,在特定的群組裡既可以交流相關經驗,也加減少閑言。

他指,青少年適宜結交有質素的朋友,在教室開班教年青人交友之道,正如中國人所說「得一知己死而無憾」, 父母參與也很重要,幫助子女如何教友甚至戀愛。

11月20日為世界兒童日,聯合國設立世界兒童日,目的捍衛兒童生存權利受到應有的保護和發展,達至健康成長。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