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群體互「刺」離堂? 陳韋安籲坦誠寬容回應恨

2021 九月 30日, 星期四 9:03

 (圖: unsplash)
(圖: unsplash)

教會群體是由蒙恩的罪人組成,實際操作上怎樣相敬如賓?Flow Church流堂創辦人陳韋安在「給香港基督徒的神學八課:第五課」,以「一根刺的人」為題,分析人犯罪的原因,鼓勵基督徒以愛回應恨,終結不理想的關係。

「刺」,在哥林多後書12章8至10節保羅所指是,面對教會群體出現的人事關係。流堂創辦人、建道神學院神學系副教授陳韋安指,教會群體出現罪不足為奇,我們是罪人同時也是被罪者,人與人之間的傷害很複雜,不能以單純粹好壞二分法,在群體裡面能夠突顯跟隨耶穌基督抗拒犯罪。

天主教「七宗罪」

他引用天主教的「七宗罪」原意是「七罪宗」,是指到七種罪的源頭,例如貪婪、驕傲等,人犯罪來自三個原因,外在:衝動、邪惡的意志;内在:無知,對事情真相沒有足夠的了解而傷害人。

惟有上主光照我們,路加福音5章8節記載,彼得看見耶穌因主光照看到自己是個罪人,健康的教會不能避免人際關係的傷害,惟有減少互相砍伐,還有強化玻璃心被傷害不至於停留在痛楚太久。

Like Us on Facebook

基督徒三種美德:坦誠、寬容、復和

坦誠 :弟兄姊妹以愛彼此對待,在言語上彼此以尊榮看待對方,羅馬書12章9至13節:「 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殷勤不可懶惰;要心裡火熱,常常服侍主。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禱告要恆切。聖徒缺乏要幫補,客要一味地款待。」

寬容:心胸豁達、容納多元聲音、包容對方、釋出善意。

復和:潘霍華在《追隨基督》提到超自然的愛,愛是超乎自然做了常理不會做的事,例如愛仇敵,惟有靠著耶穌基督才能行出來。

馬太福音5章39節:「有人打你的右臉,連左臉也轉過來由他打。」陳韋安解釋,經文重點在「你要人怎樣對你,你先怎樣對人,這是一種公平、公義的律法,在群體生活尤為重要。」

他主張用愛來回應恨,終結一段不理想的關係,重新開始一段以愛還愛的關係,可能有聖靈的幫助大家關係復和;鼓勵信徒勇敢地從破碎的關係踏出第一步,用上帝的愛衝破不可能做到的事情。至於以愛還恨是否可行?陳韋安在回應會眾提問時,表示路是漫長的。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