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關家長講座 籲聆聽感受打開溝通渠道

2022 七月 26日, 星期二 16:16

(圖: unsplash/robert-collins)
(圖: unsplash/robert-collins)

教會關懷貧窮網絡5月舉辦「親子溝通」家長講座工作坊,伙伴教會旺角浸信會陳吳真真牧師呼籲家長聆聽孩子及自己感受,這像鑰匙打開溝通渠道,另分析腦部結構,幫助孩子將情感記憶轉化為理性分析表達感受。

聆聽感受像鑰匙打通溝通渠道

根據統計6至7成小朋友容易被照顧,3至4成要額外照顧,每個孩子性格都是獨特,家庭狀況資源都不一樣,家長需要調較「讀得到書才行到條好路」的期望,不要用孩子的能力、前途、成績、果效來衡量,教他們做一個有品的小朋友,包含愛(來自父母的愛)、勇氣、堅毅、誠信、靈性、公平、寬容等。

家長照顧孩子先學懂照顧自己,香港是知識型發展的社會,實行精英制,家長體諒兒女亦照顧好自己來減壓,也需聆聽自己的心聲。

在工作坊講員建議父母做一個小練習,回憶這周內一件深刻的事情,組長以情緒字眼回應,有組員分享得到鼓勵、認可、被明白。陳吳真真指:「溝通由回應情感開始,小朋友、家人和自己都需聆聽感受,好像一條鑰匙打通溝通的渠道。」

Like Us on Facebook

情感記憶轉化 理性表達

這與腦部結構有關係,當杏仁核進入戒備狀態,前額葉邏輯思考就會暫停運作。杏仁核(動物腦)出生就運作掌控情緒,當危險、焦慮、驚惶、急躁的信息來到,杏仁核作出本能反應,男生的杏仁核為女生兩倍,所以男孩子比較衝動依靠本能反應做事。

前額葉(理智腦)由幼兒時期開始建構,發展大約至25歲達到成熟階段,掌控邏輯思維、判斷能力、處事彈性、適應和社交能力,負責身體及情緒的調節。

家長幫助孩子將情感記憶轉化為理性分析,以此來表達;小孩子未必懂得說出感受就用行為來表達,自小訓練他們處理情緒,腦部理性的發展也會較佳。

陳吳真真表示:「人的機制是如果處理不到情緒就會做出破壞的行為;如果深層情緒得到安撫,幫助孩子回覆安全狀態就能夠以理性表達。」若有穩固安全的關係承受力較大,相反承受力較少。

當孩子真實地知道自己情緒,感受被人重視和接納,便有更佳的調節能力,處理事情的能力也提升;若果沒有處理這些情緒,承受力便會逐漸降低,變成僵化沒有彈性的內在運作模式了。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