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健康研討會 鄭佑中:教會與其百次感動,不如一次行動

2023 十一月 30日, 星期四 10:28

黃德興教授、關志健教授、鄭佑中牧師。
黃德興教授、關志健教授、鄭佑中牧師。

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17日在觀潮浸信會舉行「2023基督教精神健康研討會」,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名譽臨床教授黃德興指,7成精神病患者求職和升職遇歧視,精神友善教會發揮康扶身、心、社、靈的責任。

黃德興:精神友善教會康扶靈性

是次研討會由浸信會愛羣社會服務處、觀潮浸信會、心靈靜舍主辦,香港整全普及精神健康協會主席、香港大學精神醫學系名譽臨床教授黃德興,在探討教會推動精神健康的挑戰與機遇時指,每個人都是破碎的生命,教會必須互相提醒,面對精神健康人士就是實踐聖經的大誡命和大使命,另一方面掌握難以忽視的真相。

他引述教育大學調查,7成精神病患者求職和升職遇到歧視包括基督徒,而處理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最大阻力來自家長,他們大多否認子女有問題。因此,精神健康有賴各方共同努力,除了醫生,教會成為不可或缺的社區持分者,有基督教機構服務婦女和男士、香港大學的「headwind迎風」支援受情緒困擾的人、香港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的「Shall We Talk陪我講」等。

Like Us on Facebook

教會角色除了身、心、社,加上「靈」協助人尋找生命目標和意義,建立精神健康友善教會,培養會眾支持精神康復者。黃德興服侍的精神健康協會期望與教會攜手支援這群體。

關志健:基督徒破除偏見關顧同行

香港城市大學社會及行為科學系助理教授關志健,以「A」「P」「E」透過進入、參與、賦權,關顧同行建立共融教會。他解釋,受坊間傳媒歪曲的報道,基督徒也帶著歧視、偏見、誤解進入教會。

關志健稱:「信仰經驗與返教會經驗可以不一樣,作為信仰傳遞者是流通的管子,將上帝的愛流進對方,也反思怎樣回應復原人士,有教會執事家人患上精神問題,從而開始留意教會怎樣關顧這群體。」

還有,教會留意一些弟兄姊妹所謂怪異行為,其實是表達他們的需要,推動精神健康友善教會先學識保密、處理危機、關心不同狀態的朋友。

鄭佑中:與其百次感動,不如一次行動

本身是社工的觀潮浸信會主任牧師鄭佑中以「期望管理」為切入點:信仰、信念、信心,反思社區對教會有何期望?出現甚麼落差?如何縮窄?回應社區需要是否教會的信念和關切的問題?

鄭佑中認為教會需釐定位置,教會是在這城市作見證,不是拯救世界,他以觀潮浸信會為例,教會的使命是「一群植根觀塘服侍社區的門徒」,緣自1974年普世界洛桑運動宣言說明「傳福音與社會關懷是教會兩條腿,同時見證基督的臨在」。

「教會是跨界別平台,大家同一理念之下,集合社區不同的資源及匯聚,然後散發成為社區的力量,」鄭佑中強調:「與其百次感動,不如一次行動,讓行動aware自己。」觀潮浸作為精神健康友善教會,由近做起、由小做起、由自己做起,並且建構一個信徒成長階梯的框架:成人、成群、承擔、承傳。

成人:教會是否能讓人重拾作為人的尊嚴與價值?成群:信徒是否成為見證時代帶來活力?承擔:不是加大重擔讓聖靈在我們心裡多作主工。鄭佑中鼓勵大家服侍精神患者要心志堅定。

問答環節:不要假設教牧完美

問答環節,被問到有否教牧患精神問題的數據?怎樣支援教牧的精神健康?關志健教授回應未有這方面的數據,源於教牧未必肯講出來。按他目測,困難在於教牧沒這麽容易流露真相,強調不要假設牧師傳道是完美的,鼓勵大家關心我們的牧者。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