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社精神健康講座 陳玉麟醫生:宗教提升青少年自身價值

2023 十二月 20日, 星期三 16:53

陳玉麟醫生。(圖:明光社擷圖)
陳玉麟醫生。(圖:明光社擷圖)

精神科專科醫生陳玉麟近日在明光社講座指出,青少年面臨許多挑戰,如文化變遷、虛擬世界影響和家庭壓力,以致精神健康問題比例上升,多數患者14歲開始發病。宗教群體提供靈性支持重要,家庭、朋友支持和解決問題能力提升可減輕痛苦。

明光社11月17日舉辦「認識青年人的精神健康」講座,精神科專科醫生陳玉麟引用世界衛生組織定義,健康是指身體、精神和社會三方面都處於完全安康的狀態,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體弱。靈性在保持健康方面也扮演重要角色,年青人常希望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心事,因此教會舉辦一系列活動,讓他們能夠表達自己的心聲,成年人講述關於生命意義的事情,年青人則對學業和前途關切。

愛和關懷減輕痛苦感

年青人面臨著許多挑戰,包括從後現代社會文化到虛擬世界的過渡、家庭教育和社交圈子的壓力。據全球精神健康報告顯示,青少年精神健康問題的比例越來越高,近半的精神病患者在14歲時開始發病。

Like Us on Facebook

根據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的數據,每十萬人中自殺人數在2022年增長至14.5,而15至24歲的青少年自殺人數更高達12.2,相比之下,2014年的自殺率為6.2,增長了96%。其中,90%的自殺者患有精神疾病,80%沒有得到相關治療,50至80%的自殺者同時患有抑鬱症。自殺的關鍵在於對痛苦感的無法承受,從念頭到行動,這段時間常常持續幾分鐘到數小時,愛和關懷則能夠減輕這種痛苦感。

對於防止自殺,擔負著重要責任的是社會和教育機構,基督徒群體和具有宗教信仰的個人則扮演了重要角色。良好的靈性生活和對精神治療的接受都被證明是有益的因素,同時,家庭和朋友的支持以及提升解決問題能力和擁有積極人生觀也能夠幫助減輕精神病患者的痛苦。

情緒病徵不明顯 照顧者的挑戰

情緒疾病的病徵可能不太明顯,生理狀態則比較容易被察覺。照顧精神病患者的挑戰在於他們常常沒有明顯的病徵,有些徵狀容易混淆和錯誤解讀,因此情緒疾病會對健康、家庭生活、學習、工作和人際關係等方面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可能導致致命的後果,如自殺或意外事件。

對於情緒疾病的識別需要全面了解患者的背後原因。情緒病有多種譬如驚恐症、畏懼症、普遍焦慮症、強迫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除了認定症狀需,要全盤了解病者的發病原因,包括環境壓力、疾病、藥物、遺傳傾向、性格偏執,譬如完美主義者;此外,腦神經傳遞物質失調也可能導致情緒疾病,有些情緒疾病具有先天性,需要長期的藥物治療。

陳玉麟強調:「在社會早一些找到這些年青人,對 防止自殺、幫助他們走出黑暗很有幫助。」

全人治療模式 宗教提升自身價值

在治療方面,全人治療模式被認為是最有效的方法,其中包括生理治療、心理治療、社會和靈性支持。藥物在情緒混亂低落時可以幫助調整狀態,讓患者有能力表達自己,以便進行心理治療。同時,了解患者所處的社會環境對其有何影響,以及探討他們對自身價值和人生意義的看法都是值得加以重視的。即使沒有宗教信仰,個人對自己的價值和未來的看法也是值得探討的,因為這將有助於治療的進一步進行。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