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光書院推出自學平台 揭開城市再生與靈性的面紗

編輯室
恩光書院推出自學平台 揭開城市再生與靈性的面紗
恩光書院推出自學平台 揭開城市再生與靈性的面紗

恩光書院近期推出全新的自學平台,一連三講的系列主題為「城市的創造與再生——伯特利的啟示」,細閲一個城市,探討城市中的任何物件如何具有其價值,從中看出城市的歷史和脈絡。

主辦方指出,一個城市和信仰有微妙聯繫,離開上帝就難有成就,是次講題以伯特利為例深入探討,第一講︰城市散步資訊;第二講︰伯特利的開創性和靈性;第三講︰伯特利的功能、變質與復修。

城市散步細味人與物的情感

第一講「城市散步資訊」提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社交羣組上載當地的城市美麗的一面,也有人拍片發掘香港的美景,如屋邨和河畔,讓觀賞者感覺身在其中,漫步城市。

回顧歷史,可以見到城市文學的興起,城市文學是圍繞一座城市的生活點滴和當中居住的人物,透過小説、散文、詩歌、戲劇等形式記錄屬於這地方的百態。例如,1970年代的也斯在《街巷人物》一書中用散文描述景色如大澳、藝術、人物的訪談,抒發情感觀察入微,讓現今的人感受上一代的人與事。

1990年代的董啟章在《地圖集:一個想像的城市的考古學》,結合虛構與地方掌故,重寫歷史,審視當下的香港有甚麼改變。書中提及1889年的維多利亞港地圖,畫上虛線想像填海後的香港,透過想像空間刺探一個實體城市的過去。

探索城市與信仰的關係

近年興起城市散步的熱潮,黃宇軒的《城市散步學》與讀者有系統地去觀察、從文化角度來探索一座城市,建議人們在旅行時,可以將當地和香港兩者之間比較,瞭解其共通和不同之處,用文化的角度欣賞我們住著的城市。

至於城市與信仰的關係,本身是規劃師的盧惠明在《從空間進路到神的國度:在地、在教會、在城市》一書中,以多角度探討聖經,與作者一起思考如何在地、在教會、在城市看見神的國度,為身處的時空帶來轉化和希望。

是次系列講座旨在透過城市的創造與再生,啟示人們對信仰和城市的深刻理解,詳情參:恩光書院Patreon自學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