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會的性別議題初探

基督教與中國研究中心
2006 二月 9日, 星期四 6:48

性別議題一直都是社會中最顯白也最隱諱的話題。顯白是因為男女性別差異無論就生物性別(sex)或社會性別(gender) 而言,都是無庸置疑,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現象及問題也往往是「淺顯易懂」;隱諱則是因為性別議題本身是與文化、歷史、社會階級相互糾葛,在「淺顯易懂」的表像之下,深藏諸多向父權抗詰的深層因素,任誰也不願輕易去承認(或否認)。教會作為社會組織之一類,其結構及實際運作向來無法完全脫離外在環境影響,而會呈現出社會現狀的縮影;回顧教會歷史,即使是少數與社會疏離的教會,其「疏離」的舉措本質上仍極具當時的社會意義。在探討中國教會的性別議題時,除了關注在神學與信仰實踐上的意義之外,也必須顧及外在環境變遷與教會光景的互動關係。

本次針對中國教會內性別議題的探索動機,起於宣教同工在中國禾場的第一線觀察及感受。首先引人注目的是:似乎無論到哪一個教會或培訓點事奉,都會看見姊妹明顯偏多的現象,這在一個人口性別結構及出生性別比嚴重偏男的社會環境中, 呈現出相當大的反差。在宣教同工的經驗中,釵h中國教會內女性不僅是「稍多」,而是高達「八二」、甚至「九一」的懸殊比例,著實不容小覷。此外,中國教會的女多男少現象也衍生出在集體性格、社會角色、外界觀感等方面的問題。除了直觀可得的「姊妹偏多」現象,女性在教會中的兩性地位及事工參與則是另一個永恆的「熱門話題」,這一類問題與個人因素、神學論述、教會傳統、社會風氣等俱有相關。

Like Us on Facebook

不是姊妹太多,而是弟兄太少

其實「女多男少」的現象,在中國教會早已司空見慣,如有某個聚會點的弟兄顯著多過姊妹,必然有其「特殊因素」。例如某位海歸傳道人(現為帶職事奉),對自己的母校有強烈負擔,返國開拓學生教會,由於本身是理工背景出身,所以起初接觸的族群也是以理工科系學生為主,以此建立的教會自然是「弟兄」居多。在教會普遍呈現「女多男少」的現狀之下,教會領導及同工真正在意的不是「姊妹多」(更多些又有何妨),而是弟兄為何「進不來」(或「起不來」)?「進不來」是指男人比較難信主,「起不來」則是代表主內弟兄在靈命成長與事奉委身等方面多半相對滯後於姊妹,而教會實在需要更多弟兄「起來」帶弟兄「進來」。

正如同量化資料所呈現出的結果:多數受訪者認為「經濟壓力(男性忙於掙錢)」、「男性比較不易接受福音和投入事奉」、「社會大環境影響」等社會性因素是造成當前教會「女多男少」現象的主要成因;在與牧者及同工訪談的過程中,也會得到相似的回應:現實工作壓力、男性偏理性思考、社會生活對男性的角色期待等因素都是男性在信仰生活中的障礙。不過,偏重「理性思考」不是「個人性」(生物性)因素嗎?

一位牧者如此回應:男人也野i能比較偏向理性思維,但是社會生活的塑造讓男人沒辦法「不理性」,這是一種「思考慣性」,從信仰的角度來看,也是另一種「老我」在作祟;反過來看,「不理性」或比較感性就更容易親近神、更容易服事神嗎?恐怕這種觀念對弟兄的攔阻也不少,也容易使外界對教會和基督徒群體產生一種「陰性」的刻板印象。

社會性因素對男性在信仰生活上的攔阻,也是提醒教會在教牧事工上必須多著重與社會生活的連結,畢竟大多數弟兄的「主戰場」還是在職場及各種專業領域,教會之外也有釵h榮耀神的好機會。

牧者應及早為弟兄的成長做預備

一位北京的男傳道打趣說:我們教會起初開同工會就像是「姊妹小組」,我就是多年在姊妹堆裡打滾;我們一直向神禱告,求祂在教會裡興起弟兄來服事,總不能一直讓姊妹去帶弟兄,畢竟不太合適。其實姊妹的確是對神家裡的事比較熱心,也比較有願做的心,不過一旦有弟兄被神建立起來,他委身和認真的程度會更深,我想這也是神會將更大責任交給弟兄的原因。

另有一位牧師指出:教會中弟兄的事奉參與,與教會發展階段有直接關係,一個發展至成熟穩定的教會,必然會有多位弟兄起來擔負責任,不過這也需要栽培同工的規劃加以配合,牧者需要早做預備。在女性多的環境中事奉,對弟兄而言,也是一種好的學習,因為男人在社會上很少會去自覺地留意女性的優點,但是在教會裡,弟兄可以有機會在主裡學習謙卑、欣賞神賜給姊妹們的長處。

讓中國女性重拾信心

對於「中國社會兩性地位」,姊妹的回應態度反而比弟兄更為正面積極(儘管本次調研的取樣可能有所缺失),著實令人欣喜。中國社會長期強烈「重男輕女」的文化氛圍,於今依然沈重,因計畫生育政策而起的迫害女嬰行為,對女性尊嚴更是一大戕害。根本因素是出於人的自私,欠缺整全的「人觀」,「不將人當人看」,將人的工具性價值置於神起初造人的尊貴形象之上,辜負了神的心意,也糟賤(女)人。在教會中的女性,因認識真理而重得尊嚴和自信,儘管現實社會環境中女性地位並無顯著提昇,不過上帝先改變了姊妹們的眼光。為中國社會提供正確的人觀及「人倫」,應是當代教會的重要使命,在性別議題的探討中,可以看見教會的責任——幫助中國百姓將「人」找回來!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