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合意恆切地禱告中建立異象

作者:王人義
2006 三月 10日, 星期五 13:24

最近,在電視上看到了一個關於非洲動物世界的記錄片,電視上看到兩電視記者,近距離地與一群非洲獅在一起,看它們如何猎取食物。有一群大象從它們那裏經過,它們看準了其中一個大象,要向大象進攻,但一群大象在一起,它們沒有辦法下手。大象在行進之中,走進灌木林,一人多高的小樹把這只大象與其它的象分離開來,這群非洲獅就開始攻擊它。大象剛開始還能堅持,最後,終於倒在地上,被這群非洲獅撕咬,終於死在它們的口中。解說員說,大象倒在地上就沒有甚麼希望再站起來了。一頭大象就這樣活生生地被咬死,死得如此之淒慘。

一點感想:

看了這個電視片之後,我有兩點思想。第一,大象本是群居動物,因為群居在一起,所以,就不容易被侵犯,雖然他們不是攻擊性的動物,然而連非洲獅這樣凶猛的動物也把它沒有辦法。一旦它們彼此脫離的時候,即便是這麼大的動物也面對死亡的危險。第二,我一直感到奇怪,為甚麼這只大象在危險的時候從象群中分離出來了呢?為甚麼它不與象群走在一起,把自己放在孤立挨打的地位呢?後來解說員說,它是一頭身體有軟弱的動物,是象群有意地離開它使它面對死亡,以它的死來解除大家所前對的威脅。

對於我來說,這實在是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在我們每個基督徒的周圍,都有撒旦魔鬼像非洲獅子圍繞在我們的周圍,等有機會來攻擊我們,當我們緊密的團結在一起的時候,它無處下手,可是,如果我們不團結的時候,就非常容易受到攻擊,甚至還有死亡的危險;另外,我們中間軟弱的肢體最容易受到攻擊,原因是這些軟弱的肢體沒有受到保護,有很多時候,是我們因為他們的軟弱而把他們排斥到我們的群體之外,我們不去關心和愛護他們,結果使他們成為撒旦魔鬼攻擊的對象。

Like Us on Facebook

教會本是一個團結合一,但有很多人誤解了我們的教會,說我們教會五花八門、分門別類。有甚麼門諾會、信義會、宣道會等等,而且這裏一座教堂,那裏一間教堂,不像佛教,一個佛堂,供的是同一樣的佛像,誰都可以去。教會的確有很多不同的宗派,教會有很多間的根本原因不是我們彼此的不同,而是因為傳福音和使更多的人得以成為主的門徒的需要。遺憾的是,我們有很多信徒,不僅人為的使教會分門別類,按照人的心意劃分勢力範圍,甚至於在教會內制造分裂,使教會人心渙散,各立山頭,不能同心合一地傳揚主的福音,也失去了合一的見證。

我們向不信的解解釋:教會的名稱雖然不同,但我們所信的卻是一樣的,就是相信耶和華上帝是創造和管理宇宙萬物的主宰,耶穌基督是上帝的獨生子,從天上來到世上,背負了我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三天後從死裏復活,成就了主在永世之中為我們預備的救恩;信徒只要口裏承認,心裏相信祂為我們個人的救主,就得永生的生命。教會是為主的寶血買贖的,在同一的根基上建造起來的,眾教會在耶穌基督生命中合一,主耶穌基督的生命和真理是教會的基石,在這基石上建立起來的教會,是承受主的大使命,把福音傳到地極的唯一的合一的群體。可是,我們自己卻有意無意之中把合一的教會肢解了,我們各自為正的禱告和祈求,當然短乏能力和主的應允與祝福。教會就這樣在人的作為之中軟弱下去,沒有人為我們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造成了當今教會的現狀。

今天,當我們共同嬝爸炷{行傳第一章十二至十四節的篇章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同心合一的事奉能從主那裏支取多麼大的能力;而彼此同心的禱告又是如何地蒙主垂聽。

有一座山,名叫橄欖山,離耶路撒冷不遠,約有安息日可走的路程。當下,門徒從那裡回耶路撒冷去,進了城,就上了所住的一間樓房;在那裡有彼得、約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馬、巴多羅買、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奮銳黨的西門,和雅各的兒子(或作:兄弟)猶大。這些人同著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徒1:12-14)

一,同心合意,是早期教會建立與發展的基礎

1,使徒時期,每個人都是有性格的

主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之後,門徒們都四散而逃,到了約翰福音所記載,主耶穌第三次向門徒顯現的時候,他們正在提比亞海邊打漁,算起來也只有七個人在一起。但主耶穌昇天之後,他們的第一個行動是甚麼?他們沒有各自跑到各人的地方去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為主做工,更不是回去干自己的事情,而是按照主的吩咐,等候聖靈的降臨。那個時候聚在一起的不是七個,而是一百二十人。

這一百二十人中間有一些甚樣的人呢?聖經例出了一些當中的主要人物:他們是:彼得、約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馬、巴多羅買、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奮銳黨的西門,和雅各的兒子(或作:兄弟)猶大。這些人同著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前面十一個人都是主的門徒,然後就是主的母親馬利亞和祂的弟弟雅各和猶大。

這些人,當主耶穌在他們中間的時候,他們是能夠合在一起的,因為主是他們的老師,他們要聽從主的教訓。盡管這樣,他們之間也還是有矛盾的。我們知道,有一天,西庇太的兩個兒子,也就是雅各和約翰把自己的母親請出來,來向主耶穌求情,希望他們能在主耶穌的國裏一個坐在祂的右邊,一個坐在祂的右邊。從他們當時對主耶穌的認識來看,他們還是認定主的國度是地上的國度,他們想在主的面對謀一個較高的地位。他們這樣的作為立即在門徒中引起了爭議,聖經上說,他們都對這兩個人非常的惱怒。不管一個師傅會有多少的徒弟,但徒弟之間多少都會為誰被師傅重視,誰會繼承師傅的事業明爭暗鬥,看來當時的門徒也是一樣。

這十二個人都是非常有性格的人。我們知道彼得是非常有性格的,彼得這個名字的意思是石頭,他的個性就和石頭一樣,就是對耶穌基督也是一樣,有甚麼就說甚麼,這樣的人不是很容易被其他的人所接納的;還有門徒約翰,在聖經中他是主所喜悅的門徒,我們還看到他時常跟在主的身旁,與主最為親密。可是,他有一個外號,叫雷子(可3:17),那就是說,他是一個脾氣相當暴躁的人,我們一般的人也很難與性格暴燥的人做朋友。

另外,他們中間還有主耶穌的兩個弟弟。這兩個人是信主不久的人,因為在主耶穌還活在這個世界的時候,他們不僅不信,而且對耶穌基督還很反感。聖經有記載,有一次猶太人的住棚節近了,耶穌在思想去不去耶路撒泠,耶穌的弟兄就對他說:「你離開這裡上猶太去吧,叫你的門徒也看見你所行的事。人要顯揚名聲,沒有在暗處行事的;你如果行這些事,就當將自己顯明給世人看。」(約7:3-4)從他們說話的態度和語氣我們可以知道,他們是很有性格,而且性格也是很強的。

2,除了性格的不同之外,他們在屬靈的程度上也是各不相同

主的十二個門徒與主耶穌同在有三年多的時間,應該在屬靈的生命上是比較有造就的。就是十二個門徒,屬靈的狀況也是各有不同,其中只有三個與主特別親密一些,而十二個中還有一個是叛徒,這就說明他們的屬靈狀況並不整齊。還有主耶穌的兩個弟弟,可是說是復活的神跡把他們帶到門徒中來,他們對救恩的認識和理解,應該是比較薄弱的。

3,在主耶穌的大使命中各人放下自己,同心合意成就主工

雖然有這麼些的不同,大家都為了一個共同的生命目標--在地上建立天上的國,廣傳福音而彼此聯繫在一起。我不相信大家的性格在瞬息之間能發生多麼大的改變,而是願意在主耶穌的生命中看自己如粪土,看自己比別人差,在主的恩典中學習彼此的學習和順服。因此在主的裡面得以同心。而教會正是在這樣的同心之中壯大發展起來的。

二,在真理中的彼此順服

同心要在真理的基礎上同心,就是不能做到同心,也要在真理中學習彼此的順服。

聖經有一個非常具體的例子,就是彼得和保羅彼此的關係問題。主要分歧是在信徒到底接不接受割禮的問題之上。按照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福音是在猶太人的文化和宗教背景之中產生的,很多人已經認同了這一文化,認為信上帝的人必須要接受割禮,所以,在耶路撒泠的信徒多半也是接受了割禮的信徒,因為他們本身就是猶太人;而保羅是在外幫傳福音的使徒,他所傳播的對象絕大多數都不是猶太人,所以,這些人是否應接受割禮呢?按保羅的理解,受割禮完全沒有這個必要,因為割禮是律法的標誌,而我們是從律法的捆綁之中解放出來的人,我們沒有必要保留這個傳統。

1,保羅的個性和在合一中對教會的順服

保羅也是一個心直口快的人,我們從他的書信中可以看到,他性格剛強,而且眼睛中揉不得一點沙子,絕對不會對認為不正确的事情妥協。但設及到教會的整體關念,保羅卻沒有輕舉妄動。保羅雖然肯定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但他並沒有獨行其事,而是把這一重大問題反應到耶路撒泠,教會的核心管理團那裏,接受教會的領導和裁決。

2,在教會的事奉之中彼得性格的巨大改變

在這樣一個重大問題之上,保羅因為年輕顯得有些急燥,而這個時候的彼得再也不是過去那一個完全靠自己的熱情來事奉主的人。在保羅看來,在安提阿的時候,彼得到那裏去探訪他們,彼得和沒有受割禮的弟兄一起吃飯如親兄弟一般,當另外有一些從耶路撒泠,教會的另一個領袖雅各那裏有人來了的時候,彼得就沒有和這些沒受割禮的人一起吃飯,而是和這些從耶路撒泠來的信徒一起吃飯。保羅指責他在耶路撒泠來的弟兄姊妹面前裝假,而我卻認為彼得在這件事情上的慎重態度和注重處理問題的方法。

這個事件之中,我們有很大的學習:第一,彼得已經在教會的同心合意的領導上放下了自己。按彼得在主耶穌面前的地位,和在教會裏面當時所發揮的影響和作用來看,他完全可以是一個人說來算。可是他沒有以領導者自居,也不是獨斷獨行。從耶路撒泠來的人,他主動地陪著他們一起,可能是保羅說的原因,更可能是彼得為了妥善地處理問題的一種方法,慢慢地在雙方作解釋的工作,以避免彼此的誤解和糾紛。

三,為了主的福音而彼此的包容和合一

另一個例子就是保羅和馬可的關係問題。原因是,在早期的傳道中,馬可因為某種原因,也閉O生命中的軟弱,沒有和保羅並巴拿巴去做傳福音的工作,當馬可重新回到他們身邊願意隨他們傳主的福音的時候,巴拿巴非常有恩慈地重新接納了他,但保羅心裡卻對他不能原諒,甚至於與巴拿巴分開。這件事記載在使徒行傳第十五章。

巴拿巴有意要帶稱馬可的約翰同去;但保羅因為馬可從前在旁非利亞離開他們,不和他們同去作工,就以為不可帶他去。於是二人起了爭論,甚至彼此分開。巴拿巴帶著馬可,坐船往居比路去;保羅揀選了西拉,也出去,蒙弟兄們把他交於主的恩中。他就走遍敘利亞、基利家,堅固眾教會。(徒15:37-41)

經過了幾十年的事奉,在事奉中學習,在靈裏得主的喂養和保守,也因為同心合意事奉主和傳揚主的福音的重要,保羅已經完全地接納了馬可,歌羅西書是保羅晚期的作品,在這封信之中,保羅就表達了這個態度。

與我同坐監的亞里達古問你們安。巴拿巴的表弟馬可也問你們安。(說到這馬可,你們已經受了吩咐;他若到了你們那裡,你們就接待他。)西4:10

在后期傳福音的時候,馬可和保羅彼此間的配搭就更為緊密,保羅說馬可對他在傳道的事上有益,說明他們彼此的關係已是相當的緊密的了。

獨有路加在我這裡。你來的時候,要把馬可帶來,因為他在傳道(或作:服事我)的事上於我有益處。(提後4:11)

四,同心合意恆切的禱告

在主裡面的同心合意是我們自己在事奉中的準備,但,我們的事奉如果沒有主的引導和參與,我們的事奉很可能就成為在人的引導之下的事奉,或者是沒有主參與的事奉,這樣的事奉很難討主的喜悅,也得不到從上面來的力量。

我們常常對禱告有一個片面的認識,好像覺得禱告只是自己的事,只要自己關起門來在暗中禱告就夠了,然而,卻不重視禱告也是教會的事。教會即是一個整體,就需要同心合意地在一起的禱告。初期教會,同心合意恆切地禱告是教會裏面的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傳統,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就是,當使徒彼得被囚到監獄裡去了之後,教會的人就聚集在一起為他切切地禱告;他們的禱告得到了神的應允,神就在彼得的身上做了奇妙的工作,使他的鎖練自動的脫落,他也一直地從牢獄裡走了出來。

當時教會裏面有一個非常好的集體禱告的風氣,彼得知道在哪裏有教會的弟兄姊妹聚集在一起禱告,所以,他就直接地從監獄走到弟兄姊妹們的家裏。去的時候,果然,他們正在那裏禱告。

於是彼得被囚在監裡;教會卻為他切切的禱告神。(徒12:5)

想了一想,就往那稱呼馬可的約翰、他母親馬利亞家去,在那裡有好些人聚集禱告。(徒12:12)

個人的事情,我們需要個人與主的交通,大家共同關心的事情,我們可以有幾個弟兄姊妹在一起同心合一的禱告,可是教會的事情,是關係到每一個弟兄姊妹的事情,教會是與主不可分割的整體,每一個人都在這個整體之中,我們需要每個弟兄姊妹同心合意恆切的禱告才能真正地興旺主的事工。

異象從主而來,可是同心合一的心志和行動從教會裏的弟兄姊妹而來。異象是主的帶領,同心合一就是在主裏的謙卑與順服。天父上帝在祂自己的旨意之中從來不強迫人意,但祂通過聖經的教訓和教會建立的事實告訴我們,信靠和順服者必然蒙福。願主祝福普世華人教會,在同心合一的禱告中領受主的異象,在同心合一的事奉中建造主的教會,把福音傳到地極。

系列文章:

固守異象(2006-02-24)

成為我異象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