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馬華人基督徒角色混淆 導致不積極參與社會

沙巴神學院院長:回到聖經 透過合會關懷將福音帶入人群
2007 六月 4日, 星期一 13:20

「基督徒需弄清自身在文化、族群、社會中所應扮演的角色,才可發揮巨大的影響力。」沙巴神學院珖忖肭|長在巴色會宣教大會上探討本地宣教策略時如此指出。

在馬來西亞,政治的環境越來越不樂觀。從改信基督教的回教婦女Lina Joy不能獲得批准更改其身份證上的宗教的判決來看,宗教信仰自由面臨考驗,回教法庭的權力竟然超乎聯邦憲法。縱觀整個馬來西亞,積極參與社會、並帶動華人社會的文化往往是慈濟會、德教會等其他宗教團體。

珧|長以沙巴為例,雖然信徒佔百分之三十,可是對該州的影響力遠遠不如其他宗教團體。根據統計指出,「沙巴八大慈善機構,教會僅參與監獄事工,令人感到沉痛的是,在捐獻者名單中極難尋獲基督徒捐贈者」,他對基督徒不積極參與社會現象感痛心。

在大馬,東馬沙巴及砂拉越的政治環境對基督教的態度較西馬來的友善。「可是這並非理所當然的現象,而且這樣的黃金時代很可能會改變」,珧|長如此表示。「在過去,基督教曾在這片土地上有過輝煌的過去,教會積極建立學校、設立醫院、孤兒院、老人院等,可是如今僅剩下教堂作為基督教標志,忽略了基層人士、原著民的需要。」

本地華人教會不積極參與社會建設的原因

珧|長指出,問題的關鍵在於基督徒面臨身份上的危機。初期的基督教很看重自己是神兒女的身份,失去了與世界的關系。所以關注的是赦罪,只是強調個人靈魂的得救,信仰的盼望隻是死後上天國,因此忽略了社會的需要和痛苦,也失去了神的子民的角色。其後,中世紀的教會和社會之間的關系模糊不清,政教合一,經常爭權奪利,連身份和角色都失去了。到了改教時期,加爾文提出兩個國度觀,強調神聖的權威和世俗的權威要攜手合作,基督徒要進入人群,以真理和仁義影響世界。可是現今的華人教會卻忽略了上帝子民的教導,只是將人帶到教會,為他施洗就滿足,並沒有教導信徒成為門徒。

Like Us on Facebook

其二,是觀念的問題。教會可以為事工展開籌款,可是卻鮮少將社會民生、服務及慈善機構列入撥款預算中。「為何不關心?」珧|長一針見血的指出。因為教會存有觀念上的偏差,認為自己是神的兒女,擔心進入社會會受到影響;其次是不明白神的召命。

其三,聖殿神學與社區(鄰舍)神學的分歧。耶穌時代,神殿是以例律為中心的神學,非以人為中心。在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中,祭司之所以繞道是因為擔心受傷的人會死,若摸了尸體就不能侍奉,視宗教教條、傳統,比愛心更重要。利未人則擔心自己的利益,於是不關心。這些都是典型自私的做法。然而,這種現象在教會是很普遍的。世上這麼多的教會,卻對最需要關心的群體缺乏關心,忽略人的需要。

回到聖經、以人為本的福音

耶穌所教導的是整全福音,即關注人的身、心、靈三個層面,而非單單關注靈的層面。「若耶穌在沙巴、在這個社會,他會怎樣做?」珧|長提醒基督徒需要回到聖經,「因為耶穌怎樣做,我們也應該要怎樣作。」

基督信仰並非理論,也不是哲學。福音是談人與人的問題、談生活的課題。耶穌所講的福音不是神殿的福音,而是社區(愛鄰舍)的福音。他看見人的痛苦、關心他們、醫治他們,與當時的領袖教導恰恰相反。

「要回到聖經,因為上帝講愛,以人為中心,儀文是其次。」他說。馬太25章40節上記載「王要回答說,我實在告訴你們,這些事你們既作在我這弟兄中一個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

著名神學家也巴刻曾說:「上帝既然擔當世人的罪和重擔,耶穌親自道成肉身進入人群中,肯定的,他願意他的兒女們走入人群,關心人的需要。」

珧|長呼籲:「除了照顧人靈魂的需要,還要參與社會關懷。我們需要回到馬太福音25章,重新檢討宣教神學。目前的宣教其實是停留在50年前的,極需從基督教歷史看教會的盲點,回到聖經、回到人群中,將主的話語帶入人群。」

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