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海外尤其北美湧入越來越多的「八十年代後」的群體,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調查發現全球14%的留學生來自中國大陸,而這些人大多數屬「八十年代後」群體。因此如何得著這特殊的大陸族群自然成為海外華人教會的挑戰和艱巨任務。
播種者國際宣教機構中國事工主任張路加牧師,日前在波士頓召開的大陸事工福音營的專題講座中特別分享了「如何服事『八十年代後』的群體」,為海外華人教會得著該群體指點迷津。
張牧師認為大陸「八十年代後」群體是非常特殊的族群,他們所處的成長環境、價值觀及世界觀都是與眾不同,因此只有先瞭解他們的思想、文化特徵和心路歷程,才能尋找到福音工作的切入點並達到良好佈道果效。
研究中國過去20多年的發展可知,這些「八十年代後」群體成長在經濟、科技、教育及道德巨大變遷的時代背景,而從他們被冠以的「e一代」、「漂一代」、「F一代」及「閃一代」等稱號能瞭解到這些「八十年代後」時代特徵。
首先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順利進行,其經濟及科技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於是乎象電子網路傳媒等資訊技術也在中國遍地開花,而電子網路到了這些「八十年代後」群體的手裏很快便得到「發揚光大」,像I-POD、網上聊天、博客、網上電玩、手機短信的用戶幾乎都是「八十年代後」群體,無怪乎他們被稱作中國的「e一代」。
Like Us on Facebook
對於這一點張牧師表示面對快速變遷的e時代,教會要對網路資訊事工給予重視,透過e事工搭建教會與「八十年代後」群體溝通的橋樑。所以教會同工、領袖非常必要學習使用email、博客等資訊科技。另外,張牧師也建議同工流覽各大中國新聞網站、博客、聊天室,這對認識「八十年代後」群體的思想文化極有幫助。
中國教育事業的轉型也促使這些「八十年代後」群體成為「漂一代」。張牧師解釋說,現如今教育變成產業化(即商業),導致學費上漲、學生失學、畢業生就業難、失業率高等難題。於是不少人陸續向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遷移尋求工作機會;另一方面,很多學生留學海外來給自己充電、貼金望日後增強自己就業競爭力。
此外很多人發現,與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倫理道德亦加速解體。而這些「八十年代後」群體他們從談戀愛、同居、結婚、離婚可以說是一氣呵成,正所謂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因此,從他們的稱呼「閃一代」可以看出中國倫理道德及價值觀出現了問題。
更麻煩的是這些「八十年代後」受後代現思潮影響深遠,他們否認人類的客觀理性、否認絕對真理的存在。為此張牧師表示,「當今教會有必要認識後代現主義的內核,瞭解這些群體的思考方法和心靈運作模式,這樣才能清除後現代思潮帶給他們的思想障礙。」
關於如何有效服事「八十年代後」群體,張牧師最後提出自己的見解。首先要施行一對一的帶領方式,並與他們建立長期、持久的關係。因為他們比較喜歡雙向的交談方式,更重要的是他們對真理渴求程度遠遠不如過去一代,若不採用一對一牧養方式則很難留住他們。
其次,深入瞭解他們的需要和喜好,並在生活上給予關心和輔導;同時找到傳福音的切入點,再把整全的福音訊息帶給他們。
再次,建立「八十年代後」群體的領袖。張牧師認為,建立以「八十年代後」為背景的領袖是得著該族群最有效方法,因為他們有相似的歷史文化背景,自然在佈道、牧養方面更具有優勢。
最後教會要靈活運用現今電子資訊科技,這樣不僅幫助得著「八十年代後」族群,也為日後吸收高科技人才推動自身事工發展創造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