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前100年前後,一些教派宣佈接受上次佛教會議之後制定的新教義,而另外一些教派只接受舊教義,於是發生了教義爭論,佛教領導人不得不召開新的佛教會議。這次會議的任務是決定哪個教義是正統的,哪個教義是異端的。在這次會議上,經過投票,多數人同意將所有教義從帕裡語翻譯成梵語(Sanskrit),但少數人反對,他們認為佛祖禁止將他的教義翻譯成帕裡語之外的其他語言。這些反對教義翻譯的人退出了這次會議,不久之後,他們建立了自己的教派-小乘教派(Theravada)。同意教義翻譯的多數人也建立的自己的教派-大乘教派(Mahayana)。這次會議之後,小乘教派前往斯裡蘭卡尋求庇護,因為他們害怕遭到大乘教派的迫害。
早在150年之前,阿肖卡國王派遣的宣教士就讓斯裡蘭卡人歸信佛教。獲得庇護之後,小乘教派從斯裡蘭卡陸續傳播到東南亞各地。 大乘教派的宣教士將他們的教義帶到中國,雖然遭到幾次抵制,但最終在中國廣泛傳播。中國人第一次大規模歸信佛教發生在基督出生年代的前後。中國的佛教宣教士於372年將大乘教派傳播到朝鮮,於500年傳播到日本。雖然佛教在遠東紮下根,但在它的發源地印度,卻慢慢死亡。
由於過分強調寺院生活,佛教在印度成為少數人的精英宗教,切斷了它與普通民眾的聯繫。一種新型的印度教開始在印度傳播,這種宗教將佛祖看作是印度教主神毗瑟努(Vishnu)的化身。 1192年,穆斯林入侵者開始征服印度。穆斯林掠奪佛教寺院,殺死裡面的和尚,或者逼迫他們逃離。由於下層社會只有很少的佛教徒,並且缺少領袖人物,因此佛教在印度大部分地區幾乎滅絕。到1300年,只有喜馬拉雅山脈中的少數印度村莊依然信奉佛教。穆斯林沒有來得及入侵這些村莊,讓佛教倖存下來。今天,南亞的喜馬拉雅山脈仍然是佛教強大的地區。1890年代之前,佛教一直沒能恢復在印度的傳播,但在此之後,佛教在印度最底層的賤民社會紮下根。1956年,印度的賤民社會中再次出現歸信佛教的高潮。
Like Us on Facebook
經文:
賞賜 (一) 「願耶和華照你所行的賞賜你、你來投靠耶和華以色列神的翅膀下、願你滿得他的賞賜。」〈得2:12〉
默想:
中文無法顯示出這字背後的基本概念,結果就會錯過一個重要無比的神學關聯點。可是如果我們是希伯來人,就能立刻看出。這字是sakar,意思是「用工錢雇來」。一旦我們看到這不是賞賜而是工資,腦中立即就冒出一個問題:路得為誰工作? 從世人的觀點來看,路得是過路客,她沒有工作,所以才在田裏拾取麥穗。她是靠神立下的保護寡婦和異鄉人的法律才能生活,她就是現今無家可歸的人,此外還要照顧同樣是寡婦的婆婆。這兩個女人都沒有男人來照顧或保護,這意味著真正的艱難困苦。波阿斯聽說過她們的情形,曉得路得原本用不著與婆婆一起來到異鄉,曉得路得已接受一位新神,並且願意服事祂。可是波阿斯並沒提供工資給她,而是提供更寶貴的東西:接納。他告訴路得會賞賜她的是神自己,波阿斯立即看到,路得所做的服事,是為神而做,而且神從不會不付薪水。